佛教建筑·博愛月山寺和塔林
月山寺和塔林位于距博愛縣城5km處的太行山南麓,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坐北面南,依山而建,背靠巍巍太行,面向懷川平原和沁河古道,東有靈嚴古寺,西有丹水,中踞明月之山,為馳名的游覽勝地。
據《月山大明禪院記》碑載,月山寺始創年代為金正隆三年(1158),時曰“清風庵”,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賜名“大明禪院”,明天順二年(1458)賜名“寶光寺”,清代因其山勢形似彎月,更名為“月山寺”。
寺院主體建筑依中軸線而建,分為東道院、西道院和中禪院三部分,有將軍柏、望星臺、大士閣、課蜜泉、蒼公洞、清風殿、連環井和鳳凰臺八大景觀。周圍松柏密布,層巒疊嶂,林深洞幽,使月山寺成為古典園林建筑群的典范。
迎風壁位于山門外,壁墻為青石壘砌,頂為兩面坡式瓦頂,長8m,高3.60m,墻厚0.80m。迎風壁背面正中鑲嵌草書石刻題記“迎風壁”。
玉碑亭,東西各一座,左右對稱,為明嘉靖四年(1525)所建的單檐歇山無梁式磚石建筑,面闊3.25m,進深3.18m。圓券門上刻“南無阿彌陀佛”。亭內頂部為磚砌穹隆頂和蓮花藻井。兩亭內有盤龍首龜趺漢白玉碑,碑首篆額“敕賜寶光寺藏經碑”,為清乾隆元年(1736)四月立,碑文介紹中國佛教由來、發展和白馬寺向月山寺傳教的情況。
藏經樓依山而建,坐東面西,面闊一間,進深一間,為四層硬山卷棚式磚石建筑。
蒼公大師寶塔位于塔林最北部,高5m,為明代建筑,系六邊形六層密檐式磚塔,塔基為須彌座式磚砌結構,正面(南面)鑲嵌一塊長方形磚刻題記“蒼公大師寶塔”塔銘。六安凈吉和尚塔、比丘和尚塔均為清代所建的五層六邊形密檐式磚石塔。兩塔塔基為須彌座式仿木結構,塔基各面精雕二龍戲珠、松鶴延年、牡丹花卉等精美圖案,刻工精細。七星塔為紀念七位名僧大師而修建,布局排列似北斗七星,故稱“七星塔”。普同寶塔位于塔溝最下邊,形體較大,系六邊五層密檐式空心塔,南面中部鑲嵌磚刻塔銘,年代不詳。
總平面圖(文宣提供)
全景(文宣提供)
天王殿(文宣提供)
御碑亭(文宣提供)
七星塔(文宣提供)
七星塔平面圖(文宣提供)
上一篇:民居建筑·博愛寨卜昌村
下一篇:紀念建筑·博愛湯帝廟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