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屠隆《游普陀》詠[浙江]·普陀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屠隆
蘭若孤懸大海中①,山根四面插蛟宮②。
浪推旭日排天出, 風(fēng)靜涼蟾照影空③。
異鳥聲和仙樂細(xì), 靈鰲背閃佛燈紅④。
神州別有三摩地⑤,況與蓬萊咫尺通。
【題解】普陀山在浙江省普陀縣,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島嶼,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代后梁時(shí),日本僧人慧鍔自五臺山請觀音像回國途中經(jīng)普陀,為風(fēng)所阻,當(dāng)?shù)鼐用駨埵仙嵴瑸樵海┓钣^音,稱“不肯去觀音院”。南宋時(shí),普陀山佛教各宗統(tǒng)一歸于禪宗,以后歷朝于此山相繼興建寺院,曾有寺廟200余所,尤以普濟(jì)、法雨、慧濟(jì)三寺規(guī)模最大。島上尚有梵音洞、千步沙、潮音洞等風(fēng)景點(diǎn)20余處,為游覽勝地。此詩描寫在普陀山上見到的大海風(fēng)光,景色十分壯觀,加上宗教氣氛的渲染,使這座佛教名山的特點(diǎn),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作者】
屠隆,明代戲曲家,生平見前《招寶山》詩。
【注釋】
①蘭若:寺院。梵語“阿蘭若”的省稱,原意是寂靜無苦惱煩亂之處。②蛟宮:龍宮。③涼蟾:指秋月。唐李商隱《燕臺詩·秋》: “月浪沖天天宇濕,涼蟾落盡疏星人。”④靈鰲: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背負(fù)仙島。⑤三摩地:佛教語,即三昧,意思是排除一切雜念,使心境寧靜。
上一篇:(宋)陸游《過靈石三峰二首錄一》詠浙江江郎山詩詞
下一篇:(明)陳獻(xiàn)章《寶陀禪寺漫興》詠浙江普陀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