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顧炎武《謁夫子廟》詠[山東]·孔廟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顧炎武
道統三王大①,功超二帝優②。
斯文垂彖系③,吾志在春秋④。
車服先公制⑤,威儀弟子修⑥。
宅聞絲竹響, 壁有簡編留⑦。
俎豆傳千葉⑧,章縫被九州⑨。
獨全兵火代, 不藉廟堂謀⑩。
老檜當庭發(11),清洙繞墓流(12)。
一來瞻闕里(13),如得與從游。
【題解】夫子廟即孔廟。孔廟在曲阜城內,南接舊城墻,東與孔府毗鄰。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歿后一年,魯哀公將其故宅三間改為廟,“歲時奉祀”,自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廟進行重修擴建,成為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后有九起院落。此詩頌孔子之德,表崇拜之心。
【作者】
顧炎武,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生平見前山西《龍門》詩。
【注釋】
①三王:古有多種說法,一般指夏禹、商湯、周文王。②二帝:指唐堯、虞舜。③彖(tuan)系:彖傳、系文, 《易經·易傳》中的兩篇,舊時傳為孔子所作。④春秋,即《春秋》,魯國的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修,后列為“六經”之一。⑤車服:車駕、衣冠之總稱。此專指衣冠。⑥威儀:指典章制度及與之相關的禮儀。《禮記·中庸》:“禮儀三百,威儀三仟。”相傳《禮記》為孔子后學所修。⑦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時,孔子九世孫將《論語》、《孝經》、《尚書》等儒家經典簡策藏于夾壁中,漢景帝時魯恭王擴建宮室拆孔子故宅,始發現這批簡策,被稱為“古文經書”。為紀念此事,后人于孔廟故宅建一壁,稱“魯壁”。⑧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器具,此代指祭祀。千葉:猶言“千代”。⑨章縫:章服縫衣。章服,古代繡有各種圖案的禮服,每圖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級以九、七、五、三章遞降;縫衣,縫掖之衣,一種袖子寬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服。章服縫衣,此代指儒家傳統。被:澤被于。⑩“獨全”兩句寫孔廟獨能保全于戰亂年代,并非借助于朝廷的保護。藉,借。老檜:孔廟杏壇前有老檜一株,傳為孔子手植。(12)清洙:洙水。孔林中有水名洙水,水上有洙水橋。(13)闕里: 《漢晉春秋》載:“闕里者,夫子之故居,在魯城中。”后世因以“闕里”稱孔子故里。也有認為闕里指曲阜城內孔子故居。今曲阜孔廟東路有闕里街,建有闕里坊、詩禮堂、家廟等。
上一篇:(宋)曾鞏《西湖》詠山東大明湖詩詞
下一篇:(清)閻興邦《謁孟母墓》詠山東孟母林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