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守仁《龍岡漫興》詠[貴州]·陽明洞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王守仁
投荒萬里入炎州①,卻喜官卑得自由②。
心在夷居何陋有③?身雖吏隱未忘憂④。
春山卉服時相問⑤,雪寨藍輿每獨游⑥。
擬把犁鋤從許子⑦,謾將弦誦止言游⑧。
【題解】
陽明洞在修文縣城北龍岡山上。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因得罪太監劉瑾,于正德三年(1509)被貶貴州龍場(今修文)驛丞,住于龍岡山東洞。守仁字陽明,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后人因稱此洞為陽明洞。龍岡山地勢不高,然巖石嶙峋,古木參天,自然景色十分優美。洞前兩株古柏,虬枝蒼勁,樹冠如云,傳為王陽明手植。洞內寬敞明亮,可坐百余人,四壁有石鐘乳凝結成各種物象。明清兩代,于此地陸續增修何陋軒、王文成公祠、君子亭等建筑物,遂成游覽地。此詩即王守仁被貶謫于此地所作,描寫遭貶后的心境。
【作者】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生平見前安徽《崖頭閑坐漫成》詩。
【注釋】
①投荒:貶謫流放到荒遠之地。炎州:《楚辭·遠游》:“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焙蠓褐改戏叫U遠之地為炎州。②卑:小。③夷:指少數民族地區。④吏隱: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宋王禹偁《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云水間。”此則根據龍岡地僻人稀而言。未忘憂:沒有忘記憂國憂民,取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之意。⑤卉服:原意為用草編制的衣服,借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之人。唐王維《送從弟蕃游淮南》: “席帆聊問罪,卉服盡成擒?!雹扪┱貉┨熘逭?。藍輿:竹轎。⑦許子:似指許謙,元金華人,居東陽八華山講學,學者甚眾。⑧謾:漫,遂、任。弦誦:古代學校教授詩歌,以琴瑟配樂歌詠者為弦歌,不配樂只朗讀者為誦,合稱“弦誦”,后指學習授業為“弦誦”。言游:言語漶漫無禮儀。
上一篇:(明)吳中蕃《居蘆荻哨》詠貴州紅楓湖詩詞
下一篇:(清)沈文學《謁王文成公祠》詠貴州陽明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