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歌》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漢武帝劉徹作。據(jù)《史記·河渠書》載,漢武帝元光年間,黃河決入瓠子河,東南流入巨野澤,與淮水、泗水相通,梁、楚一帶連年遭災。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封禪泰山歸來,親臨瓠子決口,沉白馬、玉璧以祭河神,令群臣從官將軍以下皆負薪置決河。當時東郡民皆燒草,因而柴薪少,則令伐淇園之竹為楗以塞決河。武帝痛悼塞河久而無功,乃作《瓠子歌》二首。宋代朱熹《楚辭后語》卷二引歸來子說:“先是帝封禪,巡祭山川,殫財極侈,海內(nèi)為之虛耗。及為此歌,則閔然有吁神憂民惻怛之意云。”清代張玉榖《古詩賞析》說:“二歌悲憫為懷,筆力古奧。帝王著作,冠冕西京。”沈德潛《古詩源》說:“好大喜功之舉,不無畏天憂世之心。文章古奧,自是西京氣象。”此詩共二首。第一首敘寫了瓠子決口,洪水泛濫的重大災情,表現(xiàn)了對水害的憎惡和治理水害的決心。第二首敘寫了堵塞瓠子決口的經(jīng)過,在祝愿治水成功、祈求幸福的歌聲中表達了興奮的心情。全詩表現(xiàn)了對黃河水患的關(guān)切。其語言質(zhì)實,敘事詳切,感情真摯,在帝王詩中堪稱杰作。
上一篇:《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生查子·元夕》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