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掛冠
【出典】 《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逢萌傳》:“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 ‘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釋義】 東漢逢萌學經于京都,因不滿王莽,解冠掛于東都城門而歸隱。后因用為辭官歸隱的典故。
【例句】 ①掛冠歸去舊煙蘿,閑身健,養天和。(劉述《家山好》[掛冠歸去舊煙蘿]195)這里用以代指辭官歸隱。②且看欲盡花經眼,休說彈冠與掛冠。(黃庭堅《鷓鴣天》[紫菊黃花風露寒]394)彈冠表示來仕,義與掛冠相對。這里說不要區分新出仕的還是將辭官的,皆應愛惜眼前的將盡之花。③我本飄然出岫云,掛冠歸去岸綸巾。(史浩《鷓鴣天·次韻陸務觀賀東歸》1268)這里以“掛冠歸去”切“東歸”,點出自己辭官返里。④斷崖千丈孤松,掛冠更在松高處。(辛棄疾《水龍吟·盤園任帥子嚴安撫掛冠得請,取執政書中語,以高風名其堂,來索詞,為賦……》1893)這里用以點出任子嚴辭官歸隱事,贊揚他的高風。⑤掛冠有請高哉,但清廟正需棟梁材。(姚勉《沁園春·壽婺州陳可齋》3091)這里說請求辭官固然表現了高潔之志,但朝廷需用人才亦應當顧及。意在勸陳可齋不要辭官,而勸阻中又流露頌美之意。⑥壺中自有天地,聞早掛蓬冠。(無名氏《水調歌頭·慶龍圖》3804)這里說隱居中自有樂趣,若早能領略則早就辭官不做了,是對龍圖心意的揣測,含贊美之意。
上一篇:典故《拱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掛在斜陽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