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范蠡
【出典】 《史記》卷四一《越王勾踐世家》附《范蠡傳》:“范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余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于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參見“五湖船”條、“朱公”條。
【釋義】 范蠡為春秋時越國大夫,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他功成身退,易名隱居于五湖。后人傳說他歸隱時攜西施為伴。
【例句】 ①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輸范蠡扁舟。(柳永《雙聲子》[晚天蕭索]28)作者途經昔日吳國都城蘇州想到吳國的興亡與范蠡的智謀。②范夫子,高標韻,秀眉龐。功成長往、有人同載世無雙。(賀鑄《水調歌頭》[彼美吳姝唱]532)這里的“范夫子”指范蠡。言其功成名就之后攜西施泛于五湖。作者在詞中引述范蠡事寄托自己的向往之情。③往事輸他范蠡,泛扁舟、仍攜佳麗。(楊無咎《水龍吟·趙祖文畫西湖圖,名曰總相宜》1177)詞詠西湖畫圖,想到蘇軾將西湖比作西施,故而詠及范蠡。④館娃宮,采香徑,范蠡五湖側。(韓淲《祝英臺近·寒食詞》2251)這里是因為描寫寒食節時“五湖”一帶的自然風光而用“范蠡”為點綴。⑤笑拍闌干呼范蠡,甚平吳、卻倩垂綸手。(周密《乳燕飛·辛未首夏,以書舫載客游蘇灣……》3280)作者泛舟湖州蘇灣,遙憶范蠡,透露了歸隱的情思。
上一篇:典故《范滂澄清》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蜉蝣寄天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