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馬上離愁
【出典】 《文選》卷二七晉·石季倫(崇)《王明君詞序》:“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觸文帝諱改焉。匈奴盛,請婚于漢。元帝以后宮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唐·李善注引《漢書》:“烏孫使使獻馬,愿得尚公主。乃遣江都王建女為公主,以妻烏孫焉。”
【釋義】 石崇認為:漢元帝時宮人王昭君遠嫁匈奴,途中會有樂工于馬上彈奏琵琶伴送以慰愁思。后世詩詞常用此典表現(xiàn)宮人淪落塞外的哀愁,也借以詠琵琶演奏。
【例句】 ①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辛棄疾《賀新郎·聽琵琶》1890)這里用王昭君事,明詠琵琶演奏,暗寓對北宋后妃被虜入金的感傷。②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914)這里用王昭君出塞事烘托送別時的離愁,也可能寄托了對六宮淪落金邦的哀思。③馬上琵琶半額妝。撥盡相思,十二巫陽。(韓淲《一剪梅·聞箜篌》2261)這里用本典比擬所聞箜篌演奏的樂音。④雁足書沉,馬上弦哀,不盡寒陰砂漠。(汪元量《疏影·西湖社友賦紅梅,分韻得落字》3343)作者于宋末曾隨同宋太皇太后謝氏至大都,宋亡后,又隨同宋宗室被遣往天山。此詞為作者自天山返回杭州后所作。句中用王昭君事,對宋宗室淪落塞外表示同情。
上一篇:典故《馬上墻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馬卿多病》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