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孔愉放龜
典源出處 《晉書 · 孔愉傳》:“ (孔愉) 以討華軼功,封余不亭侯。愉嘗行經余不亭,見籠龜于路者,愉買而放之溪中,龜中流左顧者數四。及是,鑄侯印,而印龜左顧,三鑄如初。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p>
釋義用法 晉代孔愉曾經在余不亭買龜放生,烏龜離去時幾次從左邊扭頭看他。后來他被封作余不亭侯,鑄侯印時印鈕上的龜頭總是向左邊轉,鑄了三次都是這樣,孔愉才明白這是他救的烏龜報答他才得以封侯。后以此典指行善得善報。
用典形式
【龜銜印】 宋·楊億:“矯矯龜銜印, 翩翩隼畫旟。”
【龜酬孔】 唐·李商隱:“神物龜酬孔,仙才鶴姓丁?!?/p>
【左顧龜成印】 唐·劉禹錫:“左顧龜成印,雙飛鵠織袍。”
上一篇:詩詞典故《婕妤當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孔融開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