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大兒孔文舉
【出典】 《后漢書》卷八○下《文苑傳下·禰衡傳》:“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興平中,避難荊州。建安初,來游許下。始達(dá)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是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或問衡曰:‘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dá)乎?’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問:‘荀文若、趙稚長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喪,稚長可使監(jiān)廚請客。’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nóng)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融深愛其才。”
【釋義】 東漢文士禰衡對許都的士大夫只看得起孔融(文舉)和楊修(德祖),曾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后世常用“大兒孔文舉”稱譽受到自己敬重的友人。
【例句】 我有大兒孔文舉,弱冠骎骎暮齒。(劉辰翁《念奴嬌·槐城賦以自壽,又和韻見壽,三和謝之》3208)這里用禰衡語,將友人王槐城比作孔融,意在稱美。
上一篇:典故《啜其泣矣》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大農(nóng)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