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叱起仙羊石
【出典】 晉·葛洪《神仙傳》卷二《黃初平》:“黃初平者,丹谿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后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初起便棄妻子,留住,就初平學,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據《說庫》本)按,黃初平一作皇初平。
【釋義】 道教傳說,黃初平(皇初平)牧羊遇道士,入金華山學道。四十余年后,其兄初起入山找到初平,詢問所放之羊。初平叱曰:“羊起。”山上白石變成數萬頭羊。兄弟二人遂在山中服松脂茯苓,成為仙人。后世常用此事作為詠神仙、道術的典故。
【例句】 ①功名外物,何必累沖襟,煉丹井,叱羊山,尋個修真伴。(曹冠《驀山溪·九日》1537)這里以“叱羊山”喻指求仙學道。②穩駕大鵬八極,叱起仙羊五石,飛佩過丹丘。(李昴英《水調歌頭·題斗南樓和劉朔齋韻》2871)這里合用本典與“羊銜新穗”典,表示施展仙術,漫游仙界的遐想。
上一篇:典故《叱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吹下步虛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