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張顛
【出典】 唐·張懷瑾《書斷》卷三《張旭》:“張旭書得筆法,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聞公主與擔(dān)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后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飲醉輒草書,揮毫大叫,以頭揾水墨中,天下呼為‘張顛’,醒后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fù)得。”《舊唐書》卷一九○中《賀知章傳》:“時(shí)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后號(hào)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shí)人號(hào)為‘張顛’。”
【釋義】 唐代張旭字伯高,工書法,尤長于草書,每于酒醉后呼號(hào)狂走,索筆揮灑,或以頭濡墨而書,世人呼為“張顛”。
【例句】 ①鐘離歌,呂公篆,醉張顛,恍如赤城龍鳳,來過我鯨仙。(李訦《水調(diào)歌頭·次瓊山韻》2110)這里以“醉張顛”與“鐘離歌”、“呂公篆”并舉,共喻身懷絕藝的高人,以揭示詞人的性逸情豪和交游不俗。②更有張顛草圣,何止是、成雙絕。(吳潛《霜天曉角·和趙教授韻》2761)這里用本典稱美趙教授擅長草書。參見“張芝圣”條。
上一篇:宋詞典故《張鎬眉蒼》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悅親戚之情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