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澤畔吟
【出典】 見“三閭”條。
【釋義】 屈原多次向楚王進諫,引起統治者的忌恨,為令尹子蘭所讒,被放逐江濱。他便披發行吟于澤畔,以抒發自己的憤懣。后多用此典詠屈原,或抒寫不平和傷感。
【例句】 ①角黍滿盤無意舉,凝魂。不為當時澤畔痕。(李之儀《南鄉子》[淚眼轉天昏]348)這里的“澤畔痕”指屈原的事跡。傳說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江自沉,詞中用本典襯托端午思緒。②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李清照《多麗·詠白菊》927)這里用“澤畔”之典以代屈原。因屈原《離騷》有“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故在詠白菊時及之。③澤畔行吟處,天地一沙鷗。(張元干《水調歌頭·同徐師川泛太湖舟中作》1077)這里用“澤畔行吟”典以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并切合當時泛舟太湖的情景。④如今老矣傷春暮,澤畔行吟慢吟句。(韓淲《青玉案·西湖路》2243)這里用“澤畔行吟”之典描寫自己在西湖畔蘇公堤上行吟的情景,用此典亦在表達自己對國家艱難和個人不幸的傷感。⑤有累臣澤畔,感時惆悵。(劉克莊《滿江紅·端午》2617)這里的“累臣澤畔”指屈原被逐行吟澤畔事,用此典有自喻之意,亦切合端午。⑥醒復醒、行吟澤畔,焉能忍此終古? (劉辰翁《摸魚兒·和中齋端午韻》3251)這里的“行吟澤畔”指屈原故事,因詠端午,傳說屈原此日自沉,故用此典,其中也蘊涵了對國事的傷感。⑦肯信遺芳千古,尚依依、澤畔行吟。(張炎《國香·賦蘭》3488)屈原自稱“紉秋蘭以為佩”。這里的“澤畔行吟”系以人喻蘭,言蘭草如屈原行吟澤畔一樣默默地生長在崖陰水畔。
上一篇:宋詞典故《殷七奇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洛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