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北門學士
【出典】 唐·李肇《翰林志》:“初,國朝修陳故事,有中書舍人六員專掌詔誥,雖曰禁省,猶非密切。故溫大雅、魏徵……上官儀,時召草制,未有名號。乾封已后,始曰‘北門學士’。劉懿之、周思茂、元萬頃、范履冰為之。”(據(jù)《歷代小史》本)《舊唐書》卷八七《劉祎之傳》:“祎之少與孟利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藻知名,時人號為劉、孟、高、郭。尋與利貞等同直昭文館。上元中,遷左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韓楚賓等,皆召人禁中,共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凡千余卷,時又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七:“唐翰林院在銀臺之北。乾封以后,劉祎之、元萬頃之徒,時宣召草制其間,因名‘北門學士’。”
【釋義】 唐高宗朝,高宗李治根據(jù)武則天的建議,詔令弘文館直學士劉祎之與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范履冰等人入宮修撰,并于翰林院草制,參與朝政。由于翰林院在銀臺之北,這些人被稱為“北門學士”。后世常用以喻指掌誥詞臣。
【例句】 ①青錢萬選,北門東觀會留儂。(袁去華《水調(diào)歌頭·次韻別張夢卿》1493)作者稱美張氏富于文才,句中用本典表示預期他會被朝廷任用為翰院詞臣。②西掖北門辭不要,肯要南柯太守。(劉克莊《念奴嬌·和誠齋休致韻》2604)作者曾辭去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之職。句中以“北門”喻指后者,追敘此事。③一月有錢三十塊,何苦抽身不早。又底用、北門摛藻。(宋自遜《賀新郎·題雪堂》2688)蘇軾曾任翰林學士、知制誥。作者用本典感嘆蘇軾沒有及時隱退而為無用的朝廷要職所誤。④想宸恩初拜,北門學士,都人盡道,東閣郎君。(周申《沁園春·壽楚陽趙宰。四月初二》2853)這里用本典表示祝愿趙氏將遷升朝廷要職。
上一篇:宋詞典故《北窗高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十洲三島》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