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逐鹿
【出典】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蒯通)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釋義】 齊辯士蒯通曾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比喻來說明秦末群雄并起,爭奪天下的局勢。后因以“逐鹿”喻指爭奪政權。
【例句】 ①白蛇宵斷,逐鹿人、交趁罾魚群起。(汪宗臣《酹江月·題烏江項羽廟》3331)這里借用蒯通語,以“逐鹿人”代指秦末群雄,引出項羽。②又何心逐鹿,蕉夢正錢塘。(張炎《甘州·賦眾芳所在》3480)這里化用典故,由《列子》蕉鹿故事引出,表明無意世事紛爭的淡泊心性。
上一篇:典故《逐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重與細論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