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即曾參,孔子的學生。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去買東西,孩子哭嚷著也要跟著去。曾妻被鬧得無法,就哄孩子說:“你乖乖地在家,等媽媽回來時給你殺豬吃肉!”待妻子從集市回來后,只見曾參捆豬要殺呢。妻子趕忙阻止說:“我剛才的話只是哄哄他,你怎么竟當真的了呢?”曾參說:“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與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爾欺之,是教子欺也。”意思是說,孩子是不能哄騙的。孩子年幼無知,要學習仿效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說假話騙他,就等于教孩子說謊騙人。母親說話騙孩子,孩子將來就會不相信母親的話,那就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了。曾參說服了妻子,于是把豬殺了,煮肉給孩子吃。這一事例是古人信而勿誑教育原則的典范,為后代各種家庭教科書所經常收錄,影響很大。哄騙兒童常常能收一時之效,但危害卻是很大的、長遠的。一是孩子仿而效之,也會養成不誠實、欺詐的壞毛病;二是家長因此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甚至會影響雙方感情,從而給今后各項教育帶來消極作用。考慮到這些后果,就會感到曾參為履行諾言而不惜殺豬,其代價并非過大。當然,為了避免不得不殺豬這一類事的發生,家長一定不要隨口許愿,一旦許了愿,就一定要言而有信,盡量去兌現。
上一篇:暗示右腦思維法
下一篇:核心家庭的兒童發展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