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探春慢·雪霽》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
銀浦流云,綠房迎曉,一抹墻腰月淡。暖玉生煙,懸冰解凍,碎滴瑤階如霰。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也知不做花看,東風何事吹散。搖落似成秋苑。甚釀得春來,怕教春見。野渡舟回,前村門掩,應是不勝清怨。次第尋芳去,灞橋外、蕙香波暖。猶妒檐聲,看燈人在深院。
【匯評】
陸輔之《詞旨》卷下:樂笑翁奇對:“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也知不做花看,東風何事吹散。”
許昂霄《詞綜偶評》:《探春》(“才放些晴意”四句)可謂筆如其手,手如其口矣,不意于詠物題得之。
先著《詞潔》卷三:白石老仙以后,只有此君與之并立。以上(《探春慢》)二詞,工力悉敵。試掩姓氏觀之,應不辨孰為堯章,孰為叔夏。
陳廷焯《云韶集》卷九:處處摹“霽”字之神,好句如珠、如玉、如煙,結是冬盡春初時候。
鄧廷楨《雙硯齋詞話》:西泠詞客石帚而外,首數玉田。論者以為堪與白石老仙相鼓吹,要其登堂拔幟,又自壁壘一新。蓋白石硬語盤空,時露鋒芒;玉田則返虛入渾,不啻嚼蕊吹香。如……《探春慢》之“才放些晴意,便瘦了梅花一半”。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放晴”二句,從梅花寫雪后余寒,思巧而韻雅。“花看”句言雪本非花,而亦受橫風小劫,殆以自喻。下闋“春來”二句,言雪盡春歸,用筆曲而能達,兼寓功成身退之意。后段言雪后之尋芳看燈,則人事寫雪霽,情景兩得。
夏敬觀《映庵詞評》:此佳詞也。惜中間仍有務為流走句調。
上一篇:張炎《探春慢》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
下一篇:周密《探芳訊·西泠春感》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