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懋《謝懋》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謝懋(生卒年不詳),字勉仲,號靜寄居士洛師(在今河南省)人。以樂府知名。卒于淳熙間(十三年或以前)。有《靜寄樂府》,詞七十五篇。或作《靜寄居士樂章》二卷,今不傳,僅有趙萬里輯本。
【著述】
楊冠卿《靜寄樂府序》(《客亭類稿》卷七):始余客鳳山,因與靜寄謝公相還往閱,時既久,熟其為人,醞藉風流,翩翩可喜,而其文亦類之。尤以樂府知名于時,每一篇出,人爭傳誦。一旦過余,讀李太白《從陽冰求序文書》,慨然若有所感,乃屬以平生所為文曰:庶乎其有托而傳也。無幾何,公有玉樓召,整衣與余語,拱手坐亡。余既嘉其才,哀其不遇,又念其所以屬于余者為不茍,亟請遺稿于其家,則已為秦氏子取去,求之不可復得。收拾殘箋斷楮于散亡棄置中,自其他詩文外,僅得樂府七十五篇。摹寫物華,舒發情思,俱與聲度合,雖詼諧戲謔,間見迭出,往往金輝玉映,敷腴潤澤,無一點寒陋氣。于是銓次校讎,鋟木以傳。或者乃謂綺靡之詞,發人幽感,君子病之,不傳焉可也。曾不知至理所寓,何往而不存。昔柳耆卿賦詠,綺靡尤甚,而有浮屠氏者歌所謂“曉風殘月”句,乃于祖道契悟豁然,則詞之綺靡亦奚病?靜寄之作,從昔以耆卿自許,晚年且嗜禪學,安知無警悟于世者!余故敘而首之,以見不忘之意云。公名懋,字勉仲,洛師人。淳熙丙午立春日,江陵楊冠卿夢錫序。
黃昇《花庵詞選》續集卷四:謝勉仲,名懋,號靜寄居士,有《樂章》二卷,吳坦伯明為序,稱其片言只字,戛玉鏗金,醞藉風流,為世所貴云。
劉毓盤《輯校靜寄居士樂章跋》(輯本《靜寄居士樂章》):《歷代詞人姓氏錄》曰:懋字勉仲,有《靜寄居士樂章》。黃昇《中興以來花庵詞選》曰:勉仲,自號靜寄居士,有《樂章》二卷。吳坦伯明為之序,稱其片言只字,戛玉鏘金,醞藉風流,為世所貴云。錄其詞十首。周密《絕妙好詞選》亦稱其膾炙人口,錄其詞四首。陸輔之《詞旨·警句》錄其《浪淘沙》“燕子不歸花有恨,小院春寒”二句。楊慎《詞品》曰:勉仲有聲樂府,吳伯明為作序,極推重之。其《七夕》鵲橋仙詞,入《草堂詞選》。若“余醒未解扶頭懶,屏里瀟湘夢遠”,《杏花天》詞亦的的奇句。勉仲出處無考,諸家皆不言其何許人。其詞曰:“鞭馬出都門,正潮平洲渚。”又曰:“換得河陽衰鬃。”則是老于京師,出為縣令者。曰:“歸夢已隨芳草綠,先到江南。”則為江南人也。兩宋詞人多能詩,勉仲獨無聞。其《樂章》二卷,求諸無名氏《草堂詩余》、趙聞禮《陽春白雪》、陳耀文《花草粹編》、王奕清《歷代詩余》各書,刪其復重,得一十四首。昇庵所見者,即花庵本,非本集也。厲鄂《宋詩紀事》錄何坦詩三首,曰:坦字伯明,金華人,淳熙間官沿海制置司干辦公事。疑即作序之吳坦也。余去歲人都應試,獲上第,為陜西知縣。匆匆南下,我生母平太宜人以路遠為怯,戚友慫恿之。將成行,余以勞頓致危疾,筠姬吁天封臂以代,余疾起而筠沒。我母器哭之痛,余亦悲不自勝。毛西河以曼殊為糟糠妾,筠亦糟糠妾也。知大體人無間言,事余八年,年二十六,苦不育,力勸更納姬。余甫得一官,不能享一日之安者,亦余之罪也夫。既殯于蘇州胥門外橫塘汪梅吳亡婦墓之旁,蓋先大父自道光壬寅家于吳者七十年,子孫以試事一返郡邑耳。輯詞事久輟,秋窗獨枕,強起微吟,將以塞余悲也。粉漬猶新,篇帙散亂,誰一為之整飭耶。光緒戊申,江山劉毓盤校畢并識。
趙萬里 《靜寄居士樂章輯本題記》(《校輯宋金元人詞》):《花庵詞選》云:“靜寄居士有《樂章》二卷,吳坦伯明為序,稱其片玉只字,戛玉鏘金,醞藉風流,為世所貴。”然《直齋書錄解題》、《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均未著錄,知散佚已久。《千頃堂書目》載《靜寄居士樂章》二卷,即花庵所云以補宋志,非真見其書也。萬里記。
【總評】
沈雄《古今詞話·詞評》上卷:勉仲自號靜寄居士。《樂章》二卷,吳坦為之序,稱其片言只字,戛玉鏗金,蘊藉風流,為世所貴。其惜別《武陵春》、行樂《風流子》,又其詞之含情無限者。草窗所選《驀山溪》、《風入松》,更推清麗。
張德瀛《詞徵》卷六:南宋人詞詠桂者,毛吾竹、謝勉仲、吳夢窗諸家最著。
上一篇:王質《江城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謝懋《憶少年·寒食》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