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編年】
《鄧箋》:據(jù)詞中觀燈、尋芳之情節(jié),疑作于首次官臨安時,即乾道六年(1170)任司農寺主簿。
【匯評】
卓人月《古今詞統(tǒng)》卷十:星中織女,亦復吹落人世。
彭孫遹《金粟詞話》:辛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沈雄《古今詞話·詞品》下卷:《金粟詞話》曰:柳耆卿“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花間》之麗句也。辛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周、秦之妙境也。兩公平生無此等詞,直是竿頭進步,若近似俳體,則流為穢褻矣。
陳廷焯《云韶集》卷五:題甚秀麗,措辭亦工絕,而其氣是雄勁飛舞,絕大手段。
陳廷焯《詞則·閑情集》卷二:艷體亦以氣行之,是稼軒本色。
譚獻《譚評詞辨》卷二:稼軒心胸,發(fā)其才氣,改之而下則獷。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婉。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梁啟超: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自起筆至“笑語”句,皆紀“元夕”之游觀。惟結末三句別有會心。其回首欲見之人,豈避喧就寂耶?或人約黃昏,有城隅之俟耶?含意未申,戛然而止,蓋待人尋味也。
梁啟勛《詞學》下編:的是踏燈情事,而意境之高超,可謂獨絕。
【附錄】
劉辰翁《青玉案·用辛稼軒元夕韻》:殘梅樹。又風送、黃昏雨。長記小紅樓畔路。杵歌串串,鼓聲疊疊,預賞元宵舞。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須溪詞》)
上一篇:辛棄疾《感皇恩》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辛棄疾《霜天曉角·旅興》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