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洞仙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浮石莊,余友月湖道人何同叔之別墅也。山類羅浮,故以名。同叔嘗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詞,為賦《洞仙歌》以遺之。同叔頃游羅浮,遇一老人,龐眉幅巾,語同叔云:“嘗有晚年之契。”蓋仙云
松關桂嶺,望青蔥無路。費盡銀鉤榜佳處。悵空山歲晚,窈窕誰來,須著我,醉臥石樓風雨。仙人瓊海上,握手當年,笑許君攜半山去。劖疊嶂、卷飛泉,洞府凄涼,又卻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羅浮有時還,好長把云煙,再三遮住。
【編年】
《鄧箋》:慶元末(1200)。何異,字同叔,撫州崇仁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石城主簿。后以寶章閣直學士知泉州,從所乞予祠。進寶章閣學士,轉一官致仕,卒年八十有一。有《月湖詩集》。《太平寰宇記·南越志》:羅浮山,在增城縣東,浮水出焉,是謂浮山。與羅山并體,故曰羅浮。
上一篇:辛棄疾《雨中花慢》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辛棄疾《東坡引·閨怨》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