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唐宋詞匯評賞析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本事】
蘇轍《欒城集》卷二十四《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重編東坡先生外集》此詞序云“黃州快哉亭,張君夢得謫居時作。”張偓佺即張夢得。蘇軾前在密州亦曾作快哉亭。為城之西北送客處。蘇轍《欒城集》卷六有《寄題密州新作快哉亭》詩。
【編年】
《孔譜》:元豐六年(1083)十一月一日。
【匯評】
方勺《泊宅編》卷六:“山色有無中”,王維詩也。歐公《平山堂》詞用此一句,東坡愛之,作《水調歌頭》,乃云:“認取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十四:《談苑》云:予制知誥日,與余恕同考試,恕曰:夙昔師范徐騎省為文,騎省有《徐孺子亭記》,其警句云:“平湖千畝,凝碧乎其下,西山萬疊,側倒影乎其中。”他皆常語。苕溪漁隱曰:東坡《快哉亭》詞云:“一千頃,都鏡靜,倒碧峰。”用徐騎省語意也。
又,卷二十三引《藝苑雌黃》云:《送劉貢父守維揚作長短句》:“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平山堂望江左諸山甚近,或以為詠叔短視,故云“山色有無中”。東坡笑之,因賦快哉亭道其事云:“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取醉翁語,山色有無中。”蓋山色有無中,非煙雨不能然也。
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氣,便入粗豪一派。妙能寫景中人,用生出無限情思。
黃蘇《蓼園詞選》:前闋從“快”字之意入。次闋起三語,承上闋寫景。“忽然”二句一跌,以頓出末二句來。結處一振,“快”字之意方足。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快哉亭與平山堂皆擅登臨之勝,故聯想及之。轉頭處五句及上闋“欹枕”四句想見江湖豪興,其語氣清快,如以并刀削哀梨也。
上一篇:《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章楶·水龍吟》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