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挺·喜遷鶯》唐宋詞匯評賞析
霜天清曉。望紫塞古壘,寒云衰草。汗馬嘶風,邊鴻翻月,垅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難報。塞垣樂,盡雙鞬錦帶,山西年少。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圣主憂邊,威靈遐布,驕虜且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不惜金尊頻倒。
【本事】
王明清《揮麈錄后錄余話》卷一:熙寧中,蔡敏肅挺以樞密直學士帥平涼。初冬,置酒郡齋,偶成《喜遷鶯》一闋?!~成,閑步后園,以示其子朦,朦置之袖中,偶遺墜,為應門老卒得之。老卒不識字,持令筆吏辨之。適郡之倡魁素與筆吏洽,因授之。會賜衣襖中使至,敏肅開燕,倡尊前執板歌此。敏肅怒,送獄根治。倡之儕類祈哀于中使,為援于敏肅。敏肅舍之,復令謳焉。中使得其本以歸,達于禁中,宮女輩但見“太平也”三字,爭相傳授,歌聲遍掖庭,遂徹于宸聽。詰其從來,乃知敏肅所制。裕陵即索紙批出云:“‘玉關人老’,朕甚念之,樞管有闕,留以待汝。”以賜敏肅。未幾,遂拜樞密副使。
《宋史》卷三二八《蔡挺傳》:挺譎而多知,人莫能窺其城府。初為富弼、范仲淹客,頗泄其幾事于呂夷簡以自售。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詞曲,有“玉關人老”之嘆。中使至,則使優伶歌之,以達于禁掖,神宗愍焉,遂有樞密之拜云。
【編年】
蔡挺于治平四年(1067)知渭州,熙寧五年(1072)二月召還,拜樞密副使。則此詞作于熙寧四年。時蔡挺五十七歲。蓋神宗聞禁中歌此詞,乃愍其老,而有召還之命。
【匯評】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十五引《倦游雜錄》:蔡子正久在邊任,晚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再守平涼,作《喜遷鶯》詞一闋以自廣,曰(詞略)。此曲成,大傳都下。
魏泰《東軒筆錄》卷六:蔡挺自寶元以后歷邊任,至熙寧初猶帥平涼。會邊境無事,作樂歌以教邊人,有“誰念玉關人老”之句。此曲盛傳都下。未幾,召為樞密副使。
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六:元豐間,公自西掖出,鎮平陽府,經數歲,意欲歸,作此詞。詞播中都,遂徹圣聽,上因語呂丞相曰:“蔡挺欲歸”。遂以西掖召還。
【附錄】
王珪《華陽集》卷五《依韻和蔡挺樞密岷洮恢復部落迎降》:
河湟形勝厭西陲,忽覺連營列漢旗。天子坐籌星兩兩,將軍歸旆印累累。稱觴別殿傳新曲,御璧名王按舊儀。江漢一篇猶未美,周宣方事伐淮夷。
上一篇:《晏殊·喜遷鶯》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