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南鄉子·送述古》唐宋詞匯評賞析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編年】
《孔譜》:熙寧七年(1074)八月十三日,追送陳襄至臨平,再賦詞贈別。陳襄,字述古,侯官人。《宋史》卷三二一有傳。《乾道臨安志》卷三:陳襄,熙寧五年(1072)五月乙未,以知陳州、尚書刑部郎中、知制誥知杭州,熙寧七年六月己巳,徙知應天府。
【匯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八引《復齋漫錄》:魯直記江亭鬼所題詞,有“淚眼不曾晴”之句。余以此鬼剽東坡樂章“秋雨晴時淚不晴”之語。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送述古途中之景;下片,述歸來懷念之情。文筆飄灑,情意真摯。“回首”兩句,記送行之遠。“誰似”三句,記山塔也知送行,極有情味。“歸路”兩句,記歸路風清及歸來之無寐。“今夜”三句,記入夜之悲哀,雨晴淚不晴,語意甚新。
【附錄】
《咸淳臨安志》卷八十一佛日凈慧寺東坡題名:“祖志入山之十三日,述古赴南都,率景山、達原、子中、子瞻會別于此。熙寧七年八月十三日。”右文忠公倅杭時送客至佛日山寺壁間所題。余年十五,往來山中,常與舉上人游居其下。后三十七年,舉欲丐縣公勒之石,余亦自蜀道東歸,因勒成之。淳熙丁酉嘉平日吳郡范成大書。
佛日凈慧禪寺在桐扣黃鶴峰下,寺中有池,池有渥洼泉。東坡先生嘗賦五絕句,所謂“細泉幽咽走金沙”者。堂上留題,今既百年,而詩僧慧舉乃謀入石,可謂好事矣。桐扣以張華得名,俗云同口,非也。淳熙五年正月九日,東里周必大書。
元象備數知仁和之三月,以公事過臨平,聞桐扣佛日寺有東坡先生留題,肩輿往觀焉。字在法堂東壁,蓋熙寧七年先生倅杭日,太守陳公自杭守宋,先生與諸公會別于寺所題也。先生其年三十九歲。熙寧甲寅距今淳熙戊戌,又百有五年,堂宇日壞,壁且摧剝,字將闕蝕,可為嘆惜。因命工摹勒而移之石,庶幾可以永其傳云。淳熙五年三月十日,奉議郎知仁和縣事潁川韓元象題。
周必大《文忠公集》卷一七一《乾道壬辰南歸錄》:乾道壬辰二月戌午,之佛日山凈臺禪院。堂上有熙寧七年八月送陳述古赴南京時留題真跡。
上一篇:《張先·南鄉子·送客過余溪,聽天隱二玉鼓胡琴》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