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徐勉
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貧素。至于產業之事,所未嘗言,非直不經營而已。
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祿,可謂備之。每念叨竊若斯,豈由才致?仰藉先代風范及以福慶,故臻此耳。古人所謂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全梁文》
〔注釋〕 直:僅僅,只是。 薄躬:自稱,謙詞。 叨竊:自謙才不勝任而據有其位。 “仰藉”句:仰仗先人德行的蔭被福佑。 古人:《后漢書·楊震傳》:“震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后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也”。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一部《論語》,充滿了諸如此類教人安貧樂道、重義輕利的格言。孔孟儒學對道德人格的大力標舉和弘揚,使封建社會中無數知識分子都懷著“內美修能”的虔誠,把“立德”視為立身之本,把道德完善、道德自律作為個體存在的至高無上的目標和義務。生于梁代的徐勉即其中的一個。
徐勉出身孤貧,好學而注重道德修養。后仕梁任吏部尚書、中書令等職。他居官清廉,有人向他求官,他正色道:“今夕只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在教育子女問題上,他也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曾對人說:“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這種高格清操,即便在千余載之后,也不失其思想光彩。“以清白遺子孫”,當為后世引為楷模。
“以清白遺子孫”,實在是一種遠見卓識。無數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依靠先人的遺產過活的子孫,往往是沒出息的后代;而前輩過于豐厚的遺產,常常不僅不能造福后人,反而會造成意想不到的禍事和災難。
上一篇:《中州覽勝序·〔明〕唐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為衡山侯與婦書·〔南朝·梁〕何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