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爾儼
昨宵樂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晝,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動影搖。吹洞簫數闋,清和婉妙,聽之怡然;響絕余音,猶繞耳間不退。出戶一望,空曠無際。大醉后筆墨撩亂,已不復記憶。
今晨于袖中得紙幅,出而視之,則所謂“筆墨撩亂”者也。然亦殊可愛,以為有駘蕩之趣。把筆效之,不能及已。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請正。
——《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
〔注釋〕 駘蕩:這里指書法有一種飄逸俊爽的趣味。
面對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時,人們心中總會產生難以遏止的愉悅,而文人則多喜將當時的情景與心理感受形諸筆端,以期在某種意義上留住過去。這類充滿靈氣的文字常令人心馳神往,并于潛移默化中陶冶性情。這封小簡就是作者度過一個難忘良宵之后的追記,文字簡練優美,使人如臨其境而心向往之。
作者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寫出“昨宵樂甚”的心情。在他的筆下,昨晚天色極佳,夜空顯示出碧綠的色彩,巨大的天幕像一幅了無雜色的綢緞,如水洗一般地澄靜。這種氛圍讓人心境寧靜、雜念頓消。作者坐在松竹之下小酌,青松與翠竹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地面上投下交錯縱橫的疊影,作者的臉龐也被光影籠罩。柔和的月光灑落在酒杯中,隨著酒杯的晃蕩,產生出波動影搖的美感。這種細致微妙的畫面,傳達出幽遠怡然的感受。當此良宵,不知是誰吹起了悠揚婉轉的洞簫,簫聲美妙,令人如醉如癡!數闋之后,簫聲停止,但飄揚于空中的余音仍久久回旋。此情此景,構成了一種極其雅致爽懷的境界,那由聲音、色彩和物象所體現的美感簡直無法言喻。難怪他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昨宵樂甚”的贊嘆。
如此夜晚,作者舉杯暢飲,一醉方休。大醉之后,又援筆作書,于迷醉狀態中只覺所書者筆墨撩亂,過后竟不知所書之內容。這時,他已經忘記了自我,身心陷入迷狂般的愉悅境界。次日清晨,于衣袖中取出昨晚所書之紙幅,展視之下,竟覺別有一種飄逸灑脫的韻味蘊含其中。他試圖于清醒之后再次仿效醉書,但那一份氣韻卻再也不能效仿了。他自覺醉書頗可珍愛,故將之送與其妹丈賞玩。
這件事說明了人類藝術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現象,即從事藝術活動的人有時在迷離恍惚的心境中所創作出的作品,其神韻往往超越清醒時的作品。因為此時作者排除了平時的種種雜念和制約,身心進入相對自由的創作狀態,反而能創作出獨具魅力的作品。唐代書家張旭的醉時狂草,大詩人李白的斗酒詩百篇,都是醉后藝術珍品。這封短信于此著墨不多,卻給人豐富的藝術聯想和藝術啟迪。
上一篇:《與章子厚·〔北宋〕蘇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與范子豐·〔北宋〕蘇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