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其他詩人·崇仁學派詩人
“崇仁學派”一說依據明黃宗羲《明儒學案》,以下涉及的所有學派名稱,均出自此。因它的開創人吳與弼為明代江西撫州崇仁人,故名。“大抵朱、陸分門以后,至明,而朱之傳流為河東,陸之傳流為姚江。其余或出或入,總往來于二派之間。”[1]“河東”指薛瑄,“姚江”指王守仁。吳與弼之學源自薛瑄,而薛瑄之學又源自宋濂,而宋濂之學又源自元代吳澄,故吳與弼的理學屬于朱子一派。“然與弼之學,實能兼采朱、陸之長而刻苦自立。其及門弟子陳獻章得其靜觀涵養,遂開白沙之宗;胡居仁得其篤志力行,遂啟余干之學。有明一代,兩派遞傳,皆自與弼倡之,其端緒未可盡沒。”[2]其最著名的弟子除此二人外,尚有婁諒,而婁諒再傳夏尚樸[3]。
吳與弼(1391~1469),初名夢祥,長改名,字子傅,號康齋,崇仁人。吳溥之子。十九歲時,于京師從楊溥學,見《伊洛淵源圖》,慨然向慕,遂罷舉子業。中歲家益貧,躬耕讀書,非其義,一介不取。四方來學者,教誨不倦。屢聘,堅辭不就。天順元年征至京,授左春坊左諭德,以疏固辭,詔不許,留京師兩月,以疾篤請,終放還。成化五年卒于家,年七十九。《日錄》悉言平生所得。從其游者甚眾,胡居仁、陳獻章、婁諒、胡九韶、謝復、鄭伉等皆其弟子,學者稱其康齋先生。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明儒學案》卷一《聘君吳康齋先生與弼》等。
吳與弼著有《康齋文集》《康齋日錄》,四庫錄其《康齋集》十二卷以傳。《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康齋文集十二卷”條稱其“詩文亦皆淳實近理,無后來滉漾恣肆之談。又不得以其急于行道,躁于求名,遂并其書而詆之也”;《讕言長語》稱“吳與弼作詩學性理,惟《杜鵑》詩有情景”[4];婁克貞(諒)云“先生詩本乎情性,原于義理,發自得之藴”[5]。
《列朝詩集》錄其詩2首,《明詩綜》錄3首,《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錄34首,《江西詩征》錄14首,《明詩紀事》錄2首。吳與弼曾被征入京任職,故有的詩歌有臺閣體氣象。如《送饒提舉之官廣東》:
奉節承深寵,之官過舊鄉。親闈春廣大,宦路日舒長。嶺樹連云合,江流過雨涼。倚門應有望,雁信好頻將。
此詩雖是贈別之作,然離合間亦頌家國太平,清正雍容,且余味綿長。裘君弘特愛其中“親闈春廣大,宦路日舒長”一聯,并“嘗書為堂貼,懸雙棟間”[6]。此類詩在《康齋集》中并不多見。
吳與弼的詩歌質樸淳實,平淡自然。如:
日短前途遠,天寒問宿忙。亂云迷望眼,細雨濕行裝。(《弋陽道中》)
連山桃李開,晴光爛如許。寧知明日花,不有今宵雨?(《黃嵐坑》)
野曠云爭瞑,江空雨未休。問程頻策馬,燈火宿湖頭。(《宿湖頭》)
靈臺清曉玉無瑕,獨立東風玩物華。春氣夜來深幾許,小桃又放兩三花。(《曉立》)
月色嬋娟夜正涼,偶然徐步稻花傍。籬多竹樹饒清蔭,池滿芙蕖有暗香。(《夏夜》)
斷續江村踏月行,誰家茅屋亂雞鳴?歡呼童仆愁迷道,時聽云林遠近聲。(《早行馬上口占》)
夕陽歸馬正從容,出峽時迎入峽風。無數好峰羅遠近,朗吟身在翠屏中。(《牧歸途中作》)
船頭時作望鄉吟,難寫浮生去住心。忽忽不知為客久,誰家紅樹報秋深?(《舟中見紅樹》)
寫景狀物,頗見工巧,風格質樸自然,淳實近理,故裘君弘云“康齋聘君詩多味道之言,絕類宋儒,所作于風雅壇中又是一格……都有弄月吟風、傍花垂柳之至,想見其襟懷無一點渣滓也”[7]。
他的詩歌前后有所變化,少年時詩警惕激勵、謹慎工整,中年以來,詩風轉關,安閑放逸、活潑自然。前者如《即事》:
吟斷難成調,塵編重繹尋。興亡今古事,精一圣賢心。新月何時滿?寒蛩無數吟。夜深雙過鳥,猶自戀高林。
裘君弘評曰:“細玩詩中結語,寄托遙深,殊有宅仁而居、置身千仞之意。作詩時自注‘永樂庚寅’,年十九,先生貴公子也。爾時見地便高如此,大儒之興豈偶然哉?”[8]后來詩如《宿漸嶺》絕句:
漠漠暮林橫綠野,澄澄秋水映紅云。遠來客舸依沙岸,獨犬一聲何處村。
詩人自跋云:“此辛丑歲歸自武昌詩也。”而編集者曰:“閱稿見之,因感此景何處無之,然必心中無事乃能見也。”[9]其安逸之狀躍然紙上。故《西江詩話》云:“細按先生集中,少壯詩惕厲意多,后來詩卻活潑意多,想見由勉而安氣象。言者心之聲,信哉!”[10]至于《題聽松軒》云:
曾向高軒共好音,乾坤浩蕩境沉沉。恍然指下迷宮羽,不信人間有古今。瀑澗夜寒鳴雨歇,風林晝靜落花深。回看勝事已成夢,難寫凄涼一片心。
所寫晚年“回看勝事已成夢,難寫凄涼一片心”的人生況味,也是真情流露。
總之,吳與弼雖然是理學大儒,詩歌難免“近理”,但沒有道學迂腐氣,相反,有不少詩還清新活潑。
注釋
[1]《明儒學案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1598頁。[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七十“康齋文集十二卷”條,第4441頁。[3]《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吳與弼傳》稱“其門人最著者曰:胡居仁、陳獻章、婁諒”;《江西通志》卷八十六“婁諒”條按語亦稱“吳康齋之門最著者,陳石齋、胡敬齋與婁一齋三人而已”。《四庫全書》本。[4]曹安:《讕言長語》,《四庫全書》本。[5]《明詩綜》卷二十七“吳與弼”條引,《四庫全書》本。[6]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41頁。[7]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40頁。[8]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40頁。[9]吳與弼:《康齋集》卷一《宿漸嶺》,《四庫全書》本。[10]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續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第540頁。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中詩詞·臨江三孔·孔文仲
下一篇: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張昱、危素、張羽·明初江西文學的揭幕人——張昱、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