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良玉未剖,與瓦石相類;名驥未馳,與駑馬相雜。及其剖而瑩之,馳而試之,玉石駑驥,然后始分。彼賢士未用也,混于凡品,竟何以異?要任之以事業,責之以成務,方與彼庸流較然不同。昔呂望之屠釣,百里奚之飯牛,甯生之扣角,管夷吾之三敗,當此之時,悠悠之徒,豈謂其賢?及升王朝,登霸國,積數十年,功成事立,始識其奇士也。於是后世稱之,不容于口。彼環瑋之材,不世之杰,尚不能以未遇之時,自異于凡品,況降此者哉!若必待太公而后用,是千載無太公;必待夷吾而后任,是百世無夷吾。所以然者,士必從微而至著,功必積小以至大,豈有未任而已成,不用而先達也?若識此理,則賢可求,士可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晉·蘇綽 《擢賢良》,知人善任類名言句子
美玉沒有剖開時, 和瓦塊、 石頭相似; 有名的千里馬沒有奔跑時, 和劣馬混同。 等到破開玉石并磨亮它, 讓千里馬奔馳來試驗它的本領, 這以后美玉和石頭, 劣馬和良馬才有區別。 那些賢能的人在未被任用時,和普通人混在一起,究竟用什么來區別呢?要讓其擔任一定的職務, 干一些事業, 才能夠和平庸之輩有明顯不同。 昔日呂望 (姜太公) 曾經宰牛于朝歌、 釣魚于渭濱, 百里奚少時家貧曾經喂過牛, 甯戚曾經在放牛時敲擊牛角而吟唱, 管夷吾 (管仲) 曾經三戰三敗。 在他們落魄之時, 就和平庸之流一樣, 哪里還能說他們是賢能之輩? 到了他們供職于朝庭, 輔佐國家強盛起來, 成就了長達幾十年的功業, 這時才知道他們都是才能出眾的人。 從此, 后代的人們說起他們都是贊不絕口。 像他們這樣的珍貴的人才, 少見的人杰, 在沒有受賞識重用之時, 尚且不能和普通人自相區別, 更何況那些比他們更差的人呢! 倘若一定要等待呂望成為太公以后才任用, 那么千年也不會有太公; 一定要等待管夷吾成為管仲以后才任用,那么百世也不會有管仲。之所以這樣說, 是因為人是從名聲微小而到名聲大震的, 功業是從一點點慢慢積累到很大的,哪有未任職就已經有所成就, 不任用就已經名聞于世的呢?如果懂得了這些道理,那么賢士可以尋求,人才可以選擇了。
上一篇:《智者棄其所短而采其所長,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猶是也.物有所宜,不廢其材,況于人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使功不如使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