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譯文】 孔子說:“從前,圣賢明君侍奉父親以孝道,所以能效法天的光明;侍奉母親以孝道,所以能效法地的明察,無論年長與年幼,大家都順從和睦,所以天下大治。天地之神,明察了孝道之行,因而顯示神明,降福保祐他們。所以即使貴為天子,也有他所尊敬的人,這就是他的父親;天子也有先于他出生的人,這就是他的兄長。人們在宗廟里祭祀以表達敬意,表明他沒有忘記親人。人們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小心謹慎地行事,是擔心一旦有失誤,就會有辱先代親人。在宗廟里祭祀,表達對神的敬意,他祖先的神靈就會悄然而至。對父母兄長的尊敬順從達到了極點,這種孝悌之心就能通達于神明,充溢于整個世界。這正像《詩經·大雅·文王有聲》中所說的那樣:‘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四面八方沒有不歸服的。'”
本章的內容,在于夸顯孝道、孝行感動天地鬼神的作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天人合一”的觀念,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人為父母所生,就是天地所生。孝行、孝道雖屬人倫人道,但上可通于天,下可通于地,鬼神也要受到感應、影響的。
上一篇:孝經《建設中的“新孝論”與“新孝道”》全文|譯文
下一篇:孝經《我們對《孝經》作者問題的認識》全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