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畫虎不成反類犬》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畫虎不成反類犬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畫虎沒畫成,倒畫的象狗。比喻想干的大事沒干成,反而做了蠢事,招來麻煩。例如
我與中原,向來睦鄰友善,今無故進(jìn)犯,深恐師出無名,畫虎不成反類犬。(《金臺三打少林寺》1回)
或作[畫虎不成反類其犬]。例如
他若摘不了年青山的腦袋,回去沒法交代!畫虎不成,反類其犬,還捅了馬蜂窩了,這就糟糕了!(《大明風(fēng)流譜》280頁)
或作[畫虎不成反類其狗]。例如
那仇總兵與我嚴(yán)相公最厚,此本一上,咦,我到不好說得,恐投鼠不著,誤傷其器。畫虎不成,反類其狗。那時悔之晚矣。(無名氏《鳴鳳記》5出)
或作[畫虎不成,反為犬]。例如
再說劉瑾寫了書信,暗暗通知永順王,日日在那里盼望,總不見回信,心下慮道:“難道永順王也是個忠心為主?若果如此,我就畫虎不成,反為犬了。不然,何以至今仍不回信?”(《三門街》49回)
上一篇:歇后語《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病急亂投醫(yī)》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