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
作者: 徐楓
【原文】: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原文作者】:杜牧
【鑒賞】:
這是杜牧在揚州時留別歌妓時寫的。詩中雖說全沒有惜別的話兒,但依依難舍的戀情,卻在稱贊小歌女的美麗中,流露了出來。
第一句是稱贊小歌女那柔美的風姿,并點明了她的年齡。“娉娉裊裊”,是形容女孩子身長無力的纖美樣子。“十三余”,是說她的芳齡。這句雖說沒有很多的贊語,但小歌女青春年少,亭亭玉立,輕盈柔美的姣好風姿,卻從這七個字中淡淡化出,完整而且鮮明,好象她正微笑地哼著曲兒向我們走來似的,好嬌美,好迷人!
第二句轉寫春花,用豆蔻作比,贊美小歌女的嬌小可愛。“豆蔻”,產在南方,花兒呈淡黃的顏色,密集成穗狀花序。南方人很喜歡它含苞待放的時候,稱這時的花蕾為“含胎花”,并常用它來比方處女。“二月初”的豆蔻花兒,正處在含苞待放的時候,把它比作“十三余”的小歌女,形象極了,貼切極了,偏偏花兒又隨風輕顫在“梢頭”,靈動輕曼,更是照應了小歌女“娉娉裊裊”的樣子,人與花,花與人,竟是這樣地相映生輝,好美麗好可人!
三、四兩句進一步寫小歌女無可比擬的美麗。讀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見當時杜牧離別小歌女后,一路辭行在十里揚州路的心情:離別的人兒還在眼前晃動,偏偏路邊高樓紅袖,舞榭歌臺,房櫳珠簾內,隱隱綽綽,都是些紅衣翠袖的美人兒在晃動,可是,縱然卷上所有的珠簾,讓十里長街上所有的歌妓舞女們都出來展示她們如花似月的容顏,又有哪一個能比得上自己的心上人兒呢!“總不如”的慨嘆,不僅表現出一種“偏愛”的感情,同時也流露出了自己離開心愛的人兒時,那種長長的失落感。
這首詩明贊美麗,暗訴離愁,詞句清新流暢,比喻生動貼切,很有獨到的地方。
上一篇:《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贈婢》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