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賞析·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惟聞鐘磬音。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山水詩。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寺廟就成為中國建筑中極具特色的一類。一般的寺廟,大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修建在鬧市通衢,便于人們拈香禮佛;一種是建于山林,利于僧眾潛心修行。修建于山林的寺廟,往往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別有韻味,后人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說法。
山有佛寺,山水似乎也沾溉了禪性;寺靠名山,禪院似乎也增加了靈性。常建的這首詩,把二者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了。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破山。后禪院,即詩中所說的“禪房”。寺廟一般分兩個部分,前面從山門開始,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菩薩殿、祖師殿、伽籃殿、羅漢堂等,是僧徒誦經(jīng)禮拜的地方,也是善男信女燒香禮佛的地方,是對外開放的。而“禪房”,也叫“僧寮”,是僧人居住和少數(shù)高僧修行的地方,是不對外開放的,只有特殊的客人才能進入。
常建大概就屬于這種特殊的客人,所以才有頷聯(lián)的出現(xiàn)。因為如果僅僅是在前面隨眾參拜,是不需要經(jīng)過什么“曲徑”的。
這一聯(lián)太精彩了!隨著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幽深的后院,寂靜而帶一點神秘色彩的禪房,掩映在花木叢中。沒有禪語,卻帶有禪意。宋歐陽修十分欣賞這一聯(lián),曾經(jīng)想仿此撰寫一聯(lián),卻終不可得。
頸聯(lián)可以看作是兩個倒裝句式。“山光悅鳥性”,就是“鳥性悅山光”,雀鳥喜愛的,就是這寂寂的山光水色;“潭影空人心”,就是“人心空潭影”,到了這里,人心就像潭影一樣清空,沒有欲念,沒有貪嗔。
寫到這里,尾聯(lián)已是呼之欲出。“萬籟”,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包括了各種各樣的欲念,到這里都放下了,心靈得以靜化,一片空明,只有寺中的鐘磬聲,縹緲入云。
上一篇:名篇賞析·黃鶴樓/崔顥
下一篇:名篇賞析·楓橋夜泊/張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