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心,純一于善,惡之過于前,知其惡而已,不復留于胸中以累其神明,惡去而忘之矣。善則留,惡則去,如天地雖有不詳(祥)之物而不以累其生成。學者如此,則惡稱人之惡而勿攻;若其惡不仁雖至,乃唯以自嚴而不加乎其身;所以養吾心之善氣而泯惡于無跡,善日滋而惡日遠,誠養心之要也?!肥裁匆馑?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疾惡向善類名言句子
圣人的內心, 專一于善。 不好的事物經過眼前, 知道它的不好就可以了, 不必再存留于胸中來困擾自己的精神, 而是擯棄并且忘記這些不好的事物。 美好的就留下, 不好的就去掉, 就象天地間雖然有不好的事物, 但是并不影響天地的形成。 學者也是這樣, 即要討厭那種頌揚別人的丑惡、 并且不加批評的做法; 如果他特別討厭不仁德的事物, 就只能嚴格要求自己而使不仁德的事物不能牽連到自己; 因此培養自己內心的美好氣質, 并把不好的事物滅除干凈,美德會一天天地增加,而邪念會一天天地遠離,這確實是修養內心的重要之處啊。
上一篇:《徒欲善而不辨其惡以去之,則義有所不正;徒行其是而不防是之或非,則仁有所不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有不善,則怒之矣;己不效尤,不使人將怒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