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本書體例】
【原文】: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
【原文作者】:王之渙
【原文出處】:
——《全唐詩》卷二百五十三,中華書局1979年版2849頁。
【詩話】:
0755 唐之中葉,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沒不傳于世者甚眾,如何中府鸛雀樓,有王之渙、暢諸二詩,暢詩曰:“迥臨飛鳥上,高謝世人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王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二人者皆當時賢士所不數,如后人擅詩名者,豈能及之哉?(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
0756 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煥、李益、暢當詩最佳。王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云:“鸛鵲樓前百尺檣,煙汀云樹共茫茫。漢家簫鼓沉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短,愁來一日即知長。風煙并在相思處,滿目非春亦自傷。”暢當詩云:“迥臨飛鳥上,高榭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宋李欣《古今詩話》一百五十二,《宋詩話輯佚》本)
0757 對結者須意盡,如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
注:高達夫(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全214)
0758 張昶景春《吳中人物志》云:武后嘗吟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云云,問是誰作?李嶠對曰:御史朱佐日詩也。賜采百匹。子承慶嘗為昭陵挽詩,入高等,由是父子齊名。按此詩諸集皆作王之渙,之渙開元間詩人,《紀事》《詩話》亦不載佐日名字,張說不知何據。(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見清張宗楠輯《帶經堂詩話》卷十八《校勘類》)
0759 沈存中云:“鸛雀樓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多矣,惟王之渙、暢當、李益三詩能狀其景。”按之渙“白日依山盡”一絕,市井兒童,皆知誦之,而至今斬然如新。暢當詩“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興之深遠,不逮之渙作,而體亦峻拔,可以相亞。若益詩云:“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鄉望,遠目非春亦自傷。”較之吳融《鸛雀樓》詩“鳥在林稍腳底看,夕陽無際戍煙殘”諸句(1),稍有詩局。然前半平適落套,后半粗率任情,去王,暢二詩,終不可以道里計。存中并舉之,過矣!大抵益詩深于七絕,律體乃其所短,即《飲馬泉》一律(2),于鱗、歸愚等皆選之,佳處果安在乎?(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九)
0760 《客齋隨筆》引《溫公詩話》云:“唐之中葉,文章特盛,其姓名淹沒不傳于世者甚眾。如河中府鸛雀樓,有王之奐,暢諸二詩,二人皆當時所不數,而后人擅詩名者,豈能及之哉!”按“奐”字必系“渙”字之訛,“諸”字必系“當”字訛。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暢當與韋蘇州屢有唱和,本屬勝流,故其《鸛雀樓》詩,卓絕時輩如此。歷考他本,皆無作王之奐、暢諸者,溫公所見,不知何據?容齋未加訂正,亦不可曉。(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九)
0761 (王之煥《登鸛雀樓》)二十字氣象萬千。(清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批》)
詩話另見 0364
上一篇:《欲知此后相思夢 長在荊門郢樹煙》詩詞名句鑒賞
下一篇:《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詩詞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