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離婁下》說:如果同屋的人互相斗殺,“雖被(同“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如果鄉里鄰居的人互相斗殺,“被發纓冠而救之,則惑也。”
本段前一句是說同屋的人有難可以披頭散發,不系帽帶去救。后一句說鄉里鄰居的人有難,不應該披頭散發,不系帽帶去救。這是說應重視禮。后人將這兩句拼成“鄰人有難,披發而往救之”。意思是情況危急,來不及講禮儀,就前往相救。
《孟子·離婁下》說:如果同屋的人互相斗殺,“雖被(同“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如果鄉里鄰居的人互相斗殺,“被發纓冠而救之,則惑也。”
本段前一句是說同屋的人有難可以披頭散發,不系帽帶去救。后一句說鄉里鄰居的人有難,不應該披頭散發,不系帽帶去救。這是說應重視禮。后人將這兩句拼成“鄰人有難,披發而往救之”。意思是情況危急,來不及講禮儀,就前往相救。
上一篇:《鄧林千里,不能無偏枯之木.》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酒極則亂,樂極則悲.》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