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晉國同楚國作戰,晉國兵敗,晉侯想殺林父,本段是士貞子諫晉侯不要殺的話。本條兩句:(林父)進,就一心一意想著盡忠;退,就平心靜氣想著如何彌補過失。這是對林父為人的贊揚的話。后世的用法和原意相同,只不過“忠”不是忠于君王而已。本條兩句又見于《孝經·事君章》。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晉國同楚國作戰,晉國兵敗,晉侯想殺林父,本段是士貞子諫晉侯不要殺的話。本條兩句:(林父)進,就一心一意想著盡忠;退,就平心靜氣想著如何彌補過失。這是對林父為人的贊揚的話。后世的用法和原意相同,只不過“忠”不是忠于君王而已。本條兩句又見于《孝經·事君章》。
上一篇:《進亦憂,退亦憂.》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遠水不救近火.》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