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憤:郁結于心,憋悶。啟:啟發。悱(fěi):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不到百般思索卻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想說卻又不知道怎樣說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指教學貴在激發學生的求學主動性。《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心憤憤,急要做而做不成功;口悱悱,急要說而說不清楚,這是前進的征兆,是易于啟發的時候。(謝覺哉《學習常談》)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憤:郁結于心,憋悶。啟:啟發。悱(fěi):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不到百般思索卻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想說卻又不知道怎樣說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指教學貴在激發學生的求學主動性。《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心憤憤,急要做而做不成功;口悱悱,急要說而說不清楚,這是前進的征兆,是易于啟發的時候。(謝覺哉《學習常談》)
上一篇:《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不愧于人,不畏于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