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篇·心無備慮,不可應猝
《七患》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猝。是若慶忌無去衛之心,不能輕出。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紂無待武之備,故殺。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為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
【鑒賞】“心無備慮,不可應猝”,這里“猝”(cù,音促),是突然,倉猝,出乎意料。慶忌是春秋時期吳王僚的兒子。吳闔閭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擔心流亡衛國的慶忌糾合諸侯勢力討伐,便派刺客要離,用苦肉計偽裝負罪逃亡,因要離右手被砍,妻子被殺,投奔慶忌后便得到了慶忌的信任,后要離把慶忌騙出衛國,在渡江中刺死了慶忌。
“桀無待湯之備故放”:夏桀被商湯打敗流放。“紂無待武之備故殺”:商紂王被周武王打敗自殺。“百里之君”:商湯原有領地方圓七十里,周文王有領地方圓百里。《孟子·公孫丑上》:“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這里整段話的意思是,倉庫沒有儲備的糧食,不可以應付兇年饑荒。武庫沒有儲備的兵器,即使有正義的軍隊,也不能征討不義之國。城郭不修筑完善,不可以自衛。心里沒有充分的考慮,不能應付各種突發事變。就像慶忌沒有離開衛國的充分準備,就不應該跟刺客要離輕易出走,結果被刺死。
夏桀沒有對付商湯的充分準備,所以被流放。商紂王沒有對付周武王的充分準備,所以被殺。夏桀和商紂尊貴為天子,財富滿天下,然而都被方圓百里的小國君主滅亡,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雖然富貴,卻沒有充分準備。所以防備是國家的重要大事,糧食是國家的寶貝,武器是保衛國家的手段,城池用來防守,這三者是治國的工具。
整段話先列舉國家的四種重要準備:備粟(儲備糧食)、備兵(儲備武器)、備城(整修城池)和備慮(思想準備)。然后列舉雖有富貴,但因無充分準備而失敗的三個典型事例:慶忌被刺,夏桀被流放,殷紂王被殺。最后歸結到儲備準備是“國之重”,“食者國之寶”,“兵者國之爪”,“城者所以自守”,這三件是治國的工具。如此完成完整的論證過程。
戰國時早有“墨翟之守”的成語流傳。《戰國策·齊策六》說:“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說:“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張守節《正義》說:“如墨翟守宋,卻楚軍。”
“墨翟之守”的四字成語,流傳過程中被簡化為“墨守”的二字成語,意即“堅固防守”,也叫“善守”,意即“最佳防守”。史稱墨子“善守”,“墨守”義同“善守”,墨子以“善守”聞名。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墨子“善守御”。《四庫全書》有古籍27卷,出現“墨翟之守”成語28次。396卷出現“墨守”成語500次。872卷出現“善守”成語990次。28卷出現“善守御”成語29次。
東漢經學家何休(129—182)喜好公羊學,著書題《公羊墨守》注說,意為《春秋公羊傳》“義理深遠,不可駁難,如墨翟之守城也”,就像墨子守城,堅固難犯。鄭玄(127—200)針鋒相對,著書《發墨守》,反駁何休,見《后漢書·鄭玄傳》。明清之際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說“未嘗墨守一家”。
“墨守成規”成語中“墨守”二字,借用“墨子善守”和“固守”之意。“墨翟之守”和“墨子善守”,在語言應用變遷中,被縮簡為“墨守”和“善守”,顯示出墨家積極防御的戰略戰術和軍事思想,在中國歷史和語言文化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上一篇:《墨子·文本篇·尚賢》鑒賞
下一篇:《墨子·文本篇·所染》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