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出自:《孟子》名言名句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譯文如下:
(離婁上)
古時候的人,彼此交換著兒子教訓;因為父子之間,直接教育相當不容易,父親教訓兒子行正道,如果兒子無法將正道行通,接著就要用怒言責備他了。教訓兒子的本意是愛護他,接著用怒言責備,反而要傷他感情了。做兒子的假使反抗道:“您用正道教訓我,您自己卻不依正道行事哩!”就變成父子互傷感情了。
父子之間不用善道互相責備,但站在朋友的立場則可為之。用善道互相責備,就會隔絕親情;親情隔絕,是世間最不祥的事。
上一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