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出自:《孟子》名言名句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譯文如下:
(盡心上)
正人君子有三件樂事,而治是天下卻不包括在內。
父母都健在,兄弟能和睦相處,是第一件樂事。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是第二件樂事。能得到天下英俊的人才而教育他們,是第三件樂事。
上一篇:《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出乎爾者,及乎爾者也。》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