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不盡其材,人未安之,又進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節目,不盡材,不顧安,不由誠,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宋·朱熹《近思錄》,因材施教類名言句子
教育學生不能針對其現有的水平,學生尚未領會,又教新的內容,學生尚未明白,又告訴新的道理,白白地使學生頭腦中產生這眾多繁瑣的項目,不針對學生現有水平,不考慮學生是否領會,不讓學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礎上由衷地誠服,都是教育方法上的迷亂之處。教育人是非常難的,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才不誤人子弟。
上一篇:《研精方啟于憤悱(fei誹),用當各施于輪桷(jue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