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書愈多而理愈昧,學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詞章愈麗,議論愈高,而其德業(yè)事功之實愈無以逮乎古人。然非書之罪也,讀者不知學之有本而無以為之地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舉綱張目類名言句子
有的學者讀的書越多而越是不明事理, 越是勤奮用功而思想越是放縱,寫的文章越是華麗,議論越是高深,而他的道德修養(yǎng)、學業(yè)水平的實績越是無法趕得上古人。然而這不是書籍的過失,而是讀書人不懂得做學問的根本所在,沒有把它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上一篇:《既讀之后,須反復詳看.每篇先看主意以識一篇之綱領,次看其敘述抑揚輕重,運意轉換演證開闔關鍵,首腹結末詳略淺深次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學者于正經傳注,尚不能精熟,即泛觀小注中諸儒之說,愈生支(枝)節(jié),而莫知其本.若傳注精熟之余,有余力而參看之可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