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性情,莫不由習。|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名句】人之性情,莫不由習①。
【注釋】①習:學習。
【釋義】人的性情好惡,無不來自平日的學習。
【點評】要養成良好的習性,平日里就不能放松學習。
參考文獻
唐·張九齡《論教皇太子狀》
猜你喜歡
- 《狹徑花障迷,閑庭竹掃凈.翠羽戲蘭苕,赬鱗動荷柄》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征求家長意見》原文與賞析
- 《圣人無欲,賢人遏欲,庸人縱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長江后浪催前浪.》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魂兮歸來哀江南》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 《愚而好自用。》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政治·經濟》盧梭名言錄
- 《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萬物得天地之氣以生,有宜溫者,有宜微溫者,有宜太溫者,有宜溫而風者,有宜溫而濕者,有宜溫而燥者,有宜溫而時風時濕者。何氣所生則宜何氣,得之則長養,失之則傷病。氣有一毫之爽,萬物陰受一毫之病,其宜涼宜寒宜暑無不皆然,飛潛、動植、蠛蠓之物無不皆然。故天地位則萬物育,王道平則萬民遂。
- 《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處世名言·圍爐夜話—清王永彬《勿與人爭·惟求己知》原文|譯文|賞析
-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安熙·慎獨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 雖日愛之,其實害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有子與無子,禍福未可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玉不琢,則南山之圓石。|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邁俗多真氣,傳家有素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廉慎傳家政,流芳合古今。|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上一篇:立身成敗,在于所染。|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君子與小人不兩立,而小人與君子不同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