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十八史略》名言名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譯文如下:
(東漢 明帝)
不進(jìn)入老虎的巢穴,便無法補(bǔ)得老虎的雛子。換言之,即如果不肯冒險(xiǎn)犯難,則無法獲得成功。(這是出使西域的班超對隨從所說的話)
班超出使西域,行至鄯善,鄯善國王最初對他們非常禮遇,但是后來匈奴使者一到,這位國王立刻待他非常冷淡。于是班超便召集隨從,對大家說:“不親入虎穴,便無法捕殺雛虎!”然后率領(lǐng)大家攻破匈奴帳篷,斬殺匈奴使者及隨從三十余人。至此,鄯善全國震驚,再也不敢懷有二心。
上一篇:《為善最樂。》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下一篇:《茍非其人,民受其殃。》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