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拔·點面結合寫景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點,是指局部的、具體的;面,則是整體的、全面的。點和面的關系,實際上也就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點和面、局部和整體是不可分的,點構成了畫,面蘊含著點。所以,我們觀察和描寫景物,既要通觀全貌,勾畫出某一景色的全景畫面,又要突出重點,描寫出全景中的一些具體小景,這樣才能使讀者對作者所要表現的景物既有總貌的印象,又有具體的了解。比如《雨中登泰山》的作者,既全面觀察了雨中登泰山的景物,又重點觀察了虎山水庫、七真祠、慢十八盤、緊十八盤、天街等處。這樣點面結合,抓住特點,才寫出了這篇展現了雨中登泰山特有風貌的佳作。
點面結合是寫景狀物文章中常用的方法,既可以先全景后局部,也可以先從細節之處著手,再總括出景物的全貌。例如老舍寫《濟南的冬天》,首先交代了濟南冬天給人的整體印象——“溫、晴的天氣”,然后再從“陽光、小雪和水”的具體刻畫中來進一步表現濟南冬天的“溫、晴”。
為了更好地了解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特點,可參看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一段文字: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繞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br>
這段描寫給我們勾畫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百草園景色圖。開頭一句,總寫百草園的景色,也就是從面上描寫了百草園的整體風貌。自第二句起,重點描寫“短短的泥墻根一帶”的景色。而“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只是百草園中的局部,也就是從點上描寫了百草園的具體景物。
運用點面結合法描寫景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將面上的情況交代清楚。所寫的面務必涵蓋景物各個構成點的共同特點,要能反映景物整體的面貌,給人以整體的印象。
其次,要恰當的選取“點”。點的描寫絕對不是所有景點的堆砌,所選取的點要能代表面,使人們由點上的景物獲得深刻、鮮明的印象。
再次,要在整體的景物中突出“點”,在“點”的基礎上表現面,從而使面上的景物能表現出文章的廣度,點上的景物能反映文章的深度,做到點面結合,有詳有略,相輔相成,使景物描寫具體充實而感染讀者。
點面結合,作為一種描繪景物的方法,同樣需要與其他表現手法配合使用,融進作者的情感,這樣寫出來的繪景作文才能打動人,給人美的享受。純粹寫景,不抒發一定的情感,事實上也是沒有的,只不過有的直露,有的含蓄罷了。
例文評析
賞野菊
山東◇楊明月
在“春眠不覺曉”的多夢季節里,煙臺北島山上,那盛開的野菊花的美麗倩影,總是隨風潛入夜,悄然融入我的夢中……
爸爸曾是北島山上的一名海軍軍官,每年的春天,他都帶著我和媽媽一起上山賞菊。野菊花盛開在北島山半山坡上,遠遠望去,那黃燦燦的野菊花,猶如一條金黃色的飄帶系在大山的腰間,讓整個北島山顯得那么嫵媚、那么迷人。
爬上北島山,仿佛進入了野菊花的海洋。那連成一片的野菊花,在三月的和煦春風中,花影搖曳、清香醉人。一群群穿著白色連衣裙的小蝴蝶猶如“白衣仙女”,翩翩起舞于金花色的花的海洋。小蜜蜂也不甘示弱,她們活像一只只美麗的精靈,一邊“嗡嗡嗡”地唱著勤勞之歌,一邊舞姿輕盈地釀造著生活的甜蜜。此情此景, 總是讓我禁不住唱起“我是小蜜蜂呀,飛在花叢中呀……”的童謠來,我真想變成一只快活的小蜜蜂,生活在這童話般的世界里。此時,爸爸往往也忍不住吟上一句“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詩句,贊美北島山由野菊花構成的旖旎風光。
置身于花叢之中,時而采菊一朵,插入發髻,體會一下花木蘭的“對鏡貼花黃”,你想,還有什么能比得上這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呢?你會覺得整個靈魂都在美的世界里蕩漾、凈化和升華。你會覺得在大山里,菊花是甜滋滋的,空氣是甜滋滋的,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甜滋滋的。
媽媽告訴我,野菊花不僅美麗,而且還能入藥,曬干后,可以做成菊花枕頭,提神利眠。每年,媽媽都采一塑料袋子,給我做一個菊花枕頭。每當爸爸看見我們娘倆像采花仙子一樣采菊的樣子,總是悄悄地拿起照相機,為我和媽媽留下這美好的瞬間。
離開北島山來到青島已六年多了,但北島山野菊花的芳香依然令我陶醉,讓我回味。
評析: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散文。小作者采用點面結合法寫景,先用遠鏡頭總寫半山坡上整片菊花靜態的美景,再用近景鏡頭詳寫花與小精靈們共同組成的生動畫面,最后寫到自己一家的采花、攝影活動和感想。并間過渡自然,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恰當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寫景中,作者很自然地穿插了觀景之人的心情、感受,將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了寫景之中,把平凡的美景寫得生動感人。
文題演練
文題(一):春游
要求:1.用準備描寫的景物把題目補充完整。
2.抓住景物整體和局部的主要特征,運用點面結合法寫景。
3.注意交代游蹤,做到條理清晰,言之有序。
文題(二):山鄉秋色
要求:1.認真觀察景物,抓住山鄉秋色的特點。
2.注意運用點面結合法描繪景物,既要展示出山鄉秋色的全景圖,又要從不同的局部點來細致刻畫,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佳作展示
春游靜泉山
陜西◇崔月
寒冷的冬天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來了。又是一個嶄新的星期天,中午吃過飯,我和爸爸、媽媽去游靜泉山。
我們騎著車子,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靜泉山腳下。商州城東南7里許,丹水南岸,有一座綠山,山勢突兀,兩翼稍低,中峰突起,仿佛一枚昂首欲飛的巨型捆綁式火箭。山腰間有眼山泉,四季不涸不溢,可映日月,人稱“靜泉”,山因此而得名為“靜泉山”。靜泉山奇峰獨秀,峻峭巍峨,峰回路轉,松柏遍布,植被常綠,宛若仙境。山上有階梯,游客順著階梯往上攀。山路又滑又陡,十分險要。我們登上山,站立山頭展望,龍山雙塔對峙,碧水環流,田疇百頃,國道上車水馬龍。
有位老爺爺住在山下,他幾乎每天都來登山,所以對靜泉山十分熟悉。他和我們一起登山,簡直成了導游,他向我們介紹了靜泉山的八大奇景:“曲蹬云橫”、“紫閣凌虛”、“洞鎖朝嵐”、“龍峰拱翠”、“石泉磷躍”、“兩崖新月”、“春山杏鏡”、“柏林雪霽”,真乃景點密布,美不勝收。山頂上,當地民眾鑿洞供佛,有“佛爺洞”、“菩薩洞”、“蓮花洞”、“百子洞”等。老爺爺為我們滔滔不絕地講著,我們也聽得十分認真。靜泉山有江南山水之靈性與秀美,又有北方名山奇峰之粗獷與豪放,可謂商州城的一大景觀。游人至此,有置身于世外桃源之感。
到了下午3點多,我們下了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目的地。啊!多美的景色,多美的山,多美的傳說。我為靜泉山的美景所陶醉,我愛你——靜泉山!
點評:詳細得當,點面結合是本文的特點。靜泉山有八大奇景,不可能一一寫到。否則,既不符合作者游覽的實際,也會使文章冗贅不堪。本文作者將側重點放在對靜泉山的整體觀感上:其地理位置,名稱由來,山形地貌,周圍風光及特色,而用“老爺爺”的講述,將八大奇景及歷史傳說一筆帶過,這樣,筆墨簡約,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還給人想象的余地。
山鄉秋色
陜西◇楊夏軍
夕陽西下,晚霞漸漸地隱去了。
天空一碧如洗,藍得晶瑩,藍得透明,仿佛一塊溫潤的藍水晶。西邊的天際上,有幾絲飛行勾勒的淡淡的云,如蠶絲,如飛天的絲帶,如舒展的水紋,輕盈地延伸著,織成一層薄薄的輕紗。
遠處的山峰,在朦朦朧朧的地平線上起伏,山村在茫茫暮靄中靜默著。不知從何時起,莊戶人家的燈火零零星星地睜開了眼,山間的云霧與炊煙繚繞在一起,形成了縹緲的云海,遮住了遠山秀美的面容,這云海如輕歌曼舞的仙女,輕柔地扭動著她的腰肢,時隱時現……
山醉了,霧醉了,樹也醉了……
柔美的柳樹在微涼、濕潤的晚風中搖曳著枝條,“沙沙沙,沙沙沙”,仿佛對著小溪低聲訴說一個纏綿悱惻的古老傳說。山腰的白楊則倔強地挺直了腰,舒展著手臂,盡情享受此刻的微涼、舒爽與清新。坡頂上,松柏一如既往地張開翠綠的枝葉,屹立在黑色的懸崖邊上,似欲飛升的仙女,但又留戀腳下的土地……
一種不知名的樹,葉子全紅了。一叢叢的,像燃燒的火,映紅了整個山谷。微風過處,它火苗般地跳躍,整個山谷成了燃著火的海洋。于是,涼涼秋意中,孤獨寂寞的我猛然感到一種熱烈,一種激情。我隨手摘下一片紅葉捧在手心。那清晰的紋路,隱隱透出一絲不可名狀的幽香,那熾熱的紅色,使我感到了莫名的溫暖。噢!盛夏時的它也閃動過青春的綠色呀!秋寒離枝時,它又如此紅艷絢爛!我心不禁一顫,趕緊把它小心地夾入日記本中,想留下這片熾熱。其實,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留住自己的青春和理想!
夜色漸漸濃了。我深深吸了幾口空氣——涼爽、清新,透著一股爽勁兒。我的心忽而輕松了許多,再抬頭仰望時,天更藍了。對,是深藍,深邃凝重,一種一眼望不到底的深藍。
點評:作者抓住山鄉秋色靜謐、柔美和熱烈的特點,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地進行描寫。整體的寫,作者先寫天空,再到遠山,突出景物“面”上的特征。描寫柳樹、白楊和松柏的情態,以及“一種不知名的樹”,這些景物是山鄉秋色中的“點”。文章有詳有略,最后落筆在“一種不知名的樹”,寫樹葉的顏色及由它引起的激情,并升華出哲理意味的議論:“其實,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永遠留住自己的青春和理想”。
總之,本文寫景由遠及近,由面到點,做到了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上一篇:《技巧點拔·工筆繪景》寫景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天氣氣象·云》寫景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