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拔·借景抒情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借景抒情就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它能使讀者對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為作者抒發的感情所感染。
自然界的景物都可作為描寫對象,但作者通過寫景來表達或寄寓的思想感情卻是各不相同的。同樣是寫秋景,歐陽修的《秋聲賦》將秋天寫得那樣肅殺凄涼,令人感傷;而峻青的《秋色賦》將秋天寫得五彩斑斕,令人神往。不同的時代背景致使作家的心境不同。同是朱自清,在《綠》中,他將梅雨潭的綠寫得靈動有致,生機勃勃,展示出生命的活力,迸發出勇于進取的精神;而在《荷塘月色》中,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寫得那樣素淡朦朧,隱約透露出作者深沉的孤獨苦悶的情緒。如此不同的景色氛圍,顯然是作者在不同的時代所產生的心境。總之,作者寫什么景,必然受其表達什么樣的情所制約,好的寫景文章,情和景總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
借景抒情,一般是把景和情分開來寫,即先描寫景物,然后再抒發感情,比如葉圣陶先生對“牽牛花”的描寫:
“那藤蔓纏著麻線卷上去,嫩綠的頭看似靜止的,并不動彈;實際卻無時不回旋向上,先前朝這邊,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邊了。前一晚只是綠豆般大小的一粒嫩頭,早起看時,便已透出二三寸長的新條,綴著一兩張滿披細白絨毛的小葉子,葉柄處是僅能辨認形狀的花苞,而末梢又有了綠豆般大的一粒嫩頭。有時認著墻上的斑駁痕跡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駁痕跡之上。
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見;在這樣小立靜觀的當兒,卻默契了‘生之力’了。漸漸地,渾忘意想,復何言說,只呆對這一墻綠葉。”
在借景抒情的文章中,情由景所背負,景為情而浸蘸,情是靈魂,景是載體。那么,我們如何在一篇文章中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呢?
首先,要注意對景物的選擇,即為情感的抒發找好憑借。描寫景物時,選取的景物所具有的特點必須與作者抒發的感情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處,景物的這些特點不僅體現在外觀形象上,還應蘊含在精神實質中。
其次,要把握住抒發感情的方向。一般情況下,中學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只有一個感情基調,抒發的感情必須統一在這個基調上。在描繪景物時,無論是選擇的角度、確立的側重點,還是文章的遣詞造句,其傾注的情感必須始終一致,否則就會出現不協調的“雜音”,破壞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
第三,在寫作時必須有真情實感。借景抒情,把景寫好固然是必要的、重要的,然而寫景不是目的,寫景是為了更好地抒情。情抒得好還是差,關鍵在于有沒有真摯的感情。人們常說:“言為心聲”,“情動于中”。只有真正寫出自己的“心聲”,寫出“動于中”之“情”,也就是說,寫出自己深切的感受以及從內心深處情不自禁地涌流出來的激情,才能為讀者理解、接受,并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如果虛情假意,矯揉造作,單純想憑幾個表現喜怒哀樂的詞語和幾個標點符號去體現,文章必然顯得枯澀空洞,會讓讀者一眼就看透華麗外表下的蒼白,使文章也會失去光澤,變得黯淡無光。
第四,要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技巧。片段描寫的文字雖“體積”小,但“技術”含量高,恰當的表達技巧正是對其進行精雕細刻的一把“鋒刀”。為了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在觀察景物時,注意觀察的角度和順序,充分調動起各種器官的感知能力:在具體描摹景物時,利用對比、襯托、象征、聯想、以小見大等表現手法。這樣,一方面豐富景物的刻畫點,另一方面進一步拓寬景與情的溝通渠道,加深景與情的融合,使讀者更有味地去體會作者流露出的那份情感。
此外,還應注意加強作者個人的主觀修養。因為作者所描摹的景物,已不是單純的自然界的景觀,而是帶有作者主觀色彩的情感之景,盡管文字片段篇幅小,但作者個人的氣質也會或多或少地滲透其中,這也會影響借景抒情的表達效果。
例文評析
春天
四川◇李朝國
我愛春天。
尤其愛在和風煦煦、陽光融融的日子里,去踏尋春的足跡。
抬頭仰望,三月的天空一片湛藍,紅日冉冉升起,天氣格外好。燕子輾轉飛翔,風箏高高飄揚,把春天襯托得明凈而不失色彩,熱鬧而無喧囂。
走進樹林,陽光和春風把樹林的春色浸染成了一片綺麗……各種樹木在春風的吹拂下已披上了一件件綠色的盛裝,在陽光的照射下每一片葉子都在向你展現著綠的生機。鳥兒在枝頭竄來竄去,嘰嘰喳喳地爭相唱著春天的歌兒。桃樹、李樹、梨樹……都已花滿枝頭,紅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爭芳斗艷,競相開放,星星點點,裝扮著一株株美麗的樹。
漫步于三月的田野,風輕輕悄悄地從身旁拂過,不知不覺中,已拉開了田野的帷幕,向我們展示著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小草帶著幾分欣喜幾分羞澀,將頭伸出了地面,窺探著這個嶄新的世界。野花也不甘示弱,努力地蕩漾出絲絲芬芳,悄悄吻著行人的腳踵。盡管還沒有春雷的召喚,還沒有細雨的絲絲滋潤,但他們都精神抖擻地出來了,仰起鮮活的臉龐,接受陽光撫摸。于是,田野里便熱鬧起來,有了蜜蜂的嗡嗡嚶嚶,有了蝴蝶的翩翩舞姿,有了孩子們調皮的嬉戲,有了牧童嘹亮的歌聲……
池塘的水也皺起了層層波紋,四周的苔蘚已被染上了片片晶亮的翠綠色;鴨子“嘎嘎”的叫聲,使人很自然地想起“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來。
稍遠一點,小路上有幾個農民拉著車,扛著鋤正向地里走去,準備給麥苗除草施肥。在春天剛剛來到時,他們就開始了一年的辛勤勞動。他們和春天同步。
啊,春天,綠滿大地,百花盛開,鶯囀燕鳴的春天已向我們走來!尋著春的足跡,踏著春的節拍,生活將向我們展開新的一頁。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俗話云:“一年之計在于春”。讓我們做好新年的打算,堅實地邁向生活新的旅程!
評析:本文借景抒情,其成功之處有三:其一,抓住春天景物的特點,選取天空、陽光和春風浸染下的樹林和田野等景物,為情感的抒發選好了載體。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可寫的景物很多,而本文選取的景物特點與作者內心要抒發的情感相一致。寫景字字含情,句句顯意。其次,寫景層次清晰。文章由景及人,景襯托了人,人的出現對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巧妙地處理了人和景的關系。第三,文章運用了多種方法描寫景物,語言生動傳神。作者注意觀察的角度和順序,充分調動起各種器官的感知能力;在具體描寫景物時,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這樣,既豐富了景物的刻畫點,又拓寬了景與情的溝通,加深了景與情的融合,使讀者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文題演練
文題(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請以“家鄉”為話題, 自擬題目,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
提示:寫作表現“家鄉”的作文,要求同學們對家鄉非常熟悉,非常了解,寫出家鄉的特色:家鄉特有的景色,特有的人,特有的物等。特別注意要突出家鄉之景中蘊含的情。
要求:1.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通過對家鄉景物、風貌的描寫,表達思想感情。
2.可以綜合運用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3.不少于600字。
文題(二):不管是生活在喧鬧的都市,還是在寧靜的鄉村,每個人對大自然都懷有濃濃的依戀之情。某一次走進自然的行動,會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也許是觀賞萬頃碧波,也許是留意田間小路,也許是仰望當空皓月,也許是諦聽枝頭蟬鳴……自然的美景讓你流連忘返,心醉神迷。請以“讓我陶醉”為題,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
要求:1.根據上述提示,在橫線上填上相應內容,補全題目。
2.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達思想感情。
3.可綜合運用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家鄉的竹林
湖南◇鄧響玲
在清冷的月夜,故鄉的短笛悠悠地吹起。故鄉,是疲憊的游子永遠追憶的夢……
在我家屋后的山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
家鄉的竹林,給我的孩提時代帶來過多少樂趣。每當我想起竹林,就不由得聯想起那如花似錦的童年時代。
初春,竹林里長出了許多嫩嫩的竹筍,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到竹林挖竹筍。看到哪個地方的土地裂開了一些小縫,我們就猜到里面肯定有竹筍。于是,大伙兒興致勃勃地用小鋤頭你一下我一下地挖起來。細長的竹葉上結下了許多冰條兒,冰條兒偶爾掉下來,掉在我們身上,涼絲絲的,竹林里充滿了我們“咯咯”的笑聲。
夏天,這里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也是大人們乘涼的好地方。白天,我們在竹林里玩“辦家家”的游戲,學著電視里的樣子用“轎子”抬新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或者爬竹竿,我們常常比賽,一哧溜爬上去,一咕嚕滑下來,有時順手摘幾片竹葉,做成口哨,吹哨子……竹林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晚上,大人們洗個澡,搬個凳子,坐在竹林里聊天,扯家常。
秋天悄悄來臨時,竹子落葉了,地上堆滿了厚厚的一層竹葉。這時,我和小伙伴們就會在竹林里打滾、嬉戲。躺在軟綿綿的竹葉毯上,陽光透過竹葉星星點點地灑在身上,舒服極了!有時,我們從斜坡滑下去,把褲子弄臟了,大人們追趕著我們,想打我們的屁股。于是,我們圍著竹子轉圈圈,大人們追不到,只好停下來。這時,我們會得意地大笑。
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別的樹木都光禿禿的了,竹林里卻依然是傲骨沖天,孕育著一片生機。雪花落到竹葉上,堆起厚厚的蓬松的雪,把竹子都壓彎了。但是,雪一融化,竹子又挺起腰板,筆直地聳立著。等到來年,它們又把歡樂帶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帶給大人們。
我愛家鄉的竹林,它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是我們幸福美好生活的一角。
點評:本文是一篇以四季為經緯來組織材料的寫景散文。由于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和細致的觀察,所以隨著小作者娓娓的敘述,我們眼前就展開了一幅幅清秀亮麗的竹林風情圖。文章語言鮮活,童趣盎然,不僅栩栩如生地寫出了如花似錦的童年時代,還在冬的一節里含蓄地贊美了竹的傲骨和耐寒抗壓的高潔品性,意蘊深遠,不著痕跡。全篇文意通順,寫景抒情,情景交融。
家鄉的白水塘
云南◇高鵬程
我的家鄉是一個在地圖上找不見的小村莊,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是什么養育了勤勞的家鄉人民呢?爽快的家鄉人民會馬上給你一個正確圓滿的答案——是白水塘的“乳汁”哺育了我們!
白水塘,水清凌凌的,泛著金波;魚兒翻躍、嬉戲;荷花亭亭玉立……每年,到白水塘觀光的游人絡繹不絕。
白水塘不僅環境清幽迷人,更富有傳奇色彩。相傳,白水塘的水原先是綠的,甘甜可口,人見人愛,名叫翡翠湖。有一年,白蛇娘娘——白素貞為了拯救官人許仙的性命,不辭辛苦從白鶴山盜來了靈芝草,路過此處,一眼就喜愛上了翡翠湖。她被陶醉了,竟縱身入湖,在湖里暢游,因貪玩,白娘娘把靈芝草弄丟在湖里,靈芝草便奇跡般地變成了今日肥鮮的魚蝦、玉白的蓮藕、楚楚動人的荷花……因受到白娘娘冰肌玉骨的浸染,翡翠湖變成了白水塘。這似幻非幻的仙境又一次傾倒了白娘娘,她動情地說:“美啊!人間天堂!”說著,從云鬢上取下了金釵,奮臂一揮,霎時間金光閃爍……
大概受仙氣的熏陶吧!白水塘盛產的大米清香可口,藕香遠播,魚蝦風味獨特。每年聞名而來的客人爭先恐后地購買大量的大米、蓮藕、鮮魚,品嘗后沒有一個不連連夸贊的。
白水塘不僅物產豐富,而且景色宜人。
春天,秧苗綠油油的,把白水塘點綴得像棋盤似的。放眼望去,白水塘四周一片碧綠,加上塘中微波粼粼,像一條興起的云龍,來往在塘中,漁人蕩舟揚帆,鄉親們在辛勤耕作,使白水塘充溢著綠的生命。
夏天,白水塘開滿了鮮艷的荷花,一望無際;沿船道蕩舟賞花,藕香撲鼻而來;若下著蒙蒙細雨,將頭伸向傘一般大的荷葉下,就不必擔心受淋了;若是晴天,迎著驕陽摘一朵盛蓮嗅著,剝幾個蓮蓬嘗著,豈不是逍遙快樂之極嗎?還有那紅嘴秧鳥的鳴叫,田蛙的“呱呱”叫聲,精彩的鯉魚打挺,都讓人盡情欣賞而忘乎一切。
秋天,白水塘的蒼翠蔥綠雖然消失了,但卻給人們帶來了累累碩果。金黃的谷粒綴滿谷穗,一片金黃灑滿了岸邊;漁民們把一船船鮮魚送到岸上,運到集市銷售;更可喜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玉”藕露出地面了,香氣溢滿白水塘。勤勞的鄉民正收獲著這一切。白水塘完全沉醉在豐收的喜悅中。
冬天,白水塘則別有一番情趣:早上,薄霧籠罩,老翁老嫗們趕來了,練太極拳的,做健身操的……稍遠一點看,人影縹緲,時隱時現,就像仙境中的老者。此時的白水塘宛如天宮仙境……
瞧!這就是俺家鄉的白水塘。“百聞不如一見”,朋友,歡迎你到俺家鄉來!熱情好客的家鄉人會讓你盡情地品嘗白水塘的嫩魚、鮮藕、香噴噴的大米飯,白水塘的美麗、清幽,也準會讓你流連忘返!
點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都愛戀自己的家鄉。本文作者通過對白水塘的描寫,抒發了對家鄉山水及家鄉人的無比熱愛之情。開頭點出“是白水塘的‘乳汁’哺育了我們”,然后敘述了白水塘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奇幻,美麗,動人。然后介紹了白水塘豐富的物產。接下來過渡到寫景,作者擇取四季之中白水塘最有特色之處來寫:碧野春播,荷塘夏趣,魚米秋收和冬霧中的晨練,宛如一幅幅色彩明麗的畫卷展現于讀者的面前。最后,作者的盛情邀請,既是對家鄉白水塘引為自豪的表現,也是對家鄉人民熱情好客的展示,對主題有強調作用。
雨中西湖讓我陶醉
江蘇◇一考生
今年五一長假,我隨父母去了一趟杭州。剛下完雨,天空中還稀疏地飄落著細小的雨絲,“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這讓我有了雨中漫游西湖的沖動。
雨天泛舟,我欣賞到了神奇的湖光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無中。如果說它有,它浮動著的輕紗一般的倩影,明明已經化為蒸騰的霧氣;如果說它無,它又在云霧之間露出一些容顏,讓人倍感神秘。
這時細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兒到了湖中心的三潭印月,我棄舟登岸。正是初夏,百花爭艷。我走過曲折的石橋,橋下的睡蓮含苞待放。岸邊的杜鵑正在盛開,白如雪,紅如火,一叢叢點綴在綠樹翠竹之間,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甚至連那湖邊的細草和苔蘚,似乎也在散發香味。站在三潭印月舉目四望,所有的翠竹、紅花、寺院都在蒙蒙的細雨中變得更加吸引游人的目光了。
徜徉雨中西湖,不禁讓我沉思起來。論水,西湖不及太湖;論山,又不及黃山。為什么西湖名聲尤高,更能吸引天下游客呢?是因為碧水漣漪、湖山掩映嗎?直到我游了岳廟,才想明白這個問題。從建筑藝術上講,岳廟并無特色;從造型藝術上看,岳飛的塑像也并非美妙絕倫。但是到這里的游人,卻是四時不斷,沒有誰到了西湖卻不來瞻仰岳廟的。很明顯,如果西湖僅僅是因為山水秀美,而沒有白居易、蘇東坡、岳飛、于謙、張蒼水、秋瑾這些偉大的文學家和民族英雄,沒有被傳為佳話的白娘子和蘇小小,那么我們可以設想,游人對西湖游玩的興味也就不會如此濃厚。在這里,自然與人的創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自然美與人文美綜合為美的極至。
雨中西湖是美的,這美真讓我陶醉……
點評:記敘一次勝地旅游,作者不僅描繪了雨中西湖神奇的湖光山色,還探究了“西湖名聲尤高,更能吸引天下游客”的原因——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自然美與人文美綜合為美的極至”。文章構思新穎,頗具新意。通篇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多種表達方式,結尾點題,進一步突出中心。
上一篇:《天氣氣象·雨》寫景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拔·寫景中的象征手法》寫景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