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話《張之路·找心眼兒的小豬》鑒賞
張之路
吃得飽,睡得香。
小豬無憂無慮地生活了三十天。可是,到了滿月的那個晚上,他卻失眠了。
白天,他的小主人二胖和隔壁的小三子一起下跳棋,小豬在一旁傻乎乎地觀戰(zhàn)。下了一會兒,不知為什么,二胖的腦門上皺起了一條小溝;小三子大概是高興了,笑嘻嘻地指著二胖說:“你簡直像只小豬……”
聽見這話兒,小豬覺得耳朵上的血管輕輕一跳,心里快活極了。因為他是最喜歡二胖的,自己所以能健康地成長,全靠二胖天天打豬草、拌飼料。說二胖長得像他,小豬覺得特別光榮。
可是,二胖卻一下子從板凳上跳起來,虎著臉,提著小拳頭,只嚇得小三子一溜煙似的逃掉了。
小豬興致勃勃地跟在二胖身后。二胖走到哪兒,小豬也跟到哪兒。他還偷偷地看著二胖的臉。咦!還真有點像呢!“呵——呵——呵——”小豬不由得笑起來,小尾巴“刷”地一下打了個卷兒,一擺一擺的。
“去,去,去,滾!”二胖一回頭,發(fā)現(xiàn)身旁的小豬,順手從地上拾起一根木棍。小豬哆嗦了一下,趕緊往旁邊一跳。二胖是不是開玩笑?當他看見二胖真的生了氣,只好怏怏地走開了。
他去請教一位叫做“三花”的貓。
“嗤——”三花笑得在床上縮成一團,像個毛絨球似的滾來滾去。
“哎呀呀!如果說誰長得像豬,那就是在罵誰呀,懂不懂?”三花一面喘著氣,一面用爪子揉著笑得發(fā)疼的肚子。
“什么?”小豬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那我成了什么了,不成了壞蛋了嗎?”
“成了什么我不知道!”三花搖搖頭,“反正說誰樣子蠢,就說他長得像豬!”
小豬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又比如說誰傻,就說他笨得像豬!”
小豬打著卷的尾巴沒勁地耷拉下來了。
“又比如說誰懶,就說他懶得像豬!”
“不信!”小豬嘴里說著,心里卻慌了神。因為他覺得自己睡覺好像是多了點。
“不信?你問問她!”三花指了指院子里的母雞。
“千……千真萬確!”母雞一面啄食一面說。
就像澆了一盆冷水,小豬覺得從頭到腳都變得冰涼冰涼的。
整個下午和晚上,小豬不吃也不喝,歪著身子躺在暖烘烘的爛草里,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他不知道什么時候,落了這么多不好的名聲。
“對啦!一定是睡覺睡得太多了,要不大家為什么說我懶呢!”想到這兒,小豬一個骨碌立起身來,“如果我天天早起,不就不是懶豬了嗎?”
于是,小豬呆呆地站在那兒,望著窗戶,盼著快快天亮。他要第一個向大家問好。
好久,好久,小豬一直聽著草叢里的蟋蟀在唱歌。他知道如果天一亮,蟋蟀就要去休息;如果蟋蟀不唱了,就說明天已經(jīng)亮了。
涼爽的小風吹過他的脊背,小豬打了個冷戰(zhàn)。他望了望那散發(fā)著暖和氣的爛草,困勁來了,眼皮開始打架,不由得向前邁了兩步。可是他又停住了,要是一睡著,不又成了懶豬了嗎?于是他誠心誠意地站在小涼風經(jīng)過的門縫旁邊。
突然,蟋蟀不唱了,小豬心里一陣高興。他抬頭看看窗外,還是黑咕隆咚的,周圍一點動靜也沒有。小豬等了一會,蟋蟀沒有再唱。于是他就假裝咳嗽了一下;沒人理他,他又試著大聲咳了一下。這時,隔壁的大個子公雞從箱子里探出頭來:“喂,小豬!是不是傷風啦?”
小豬聽見大公雞的問話,連忙回答:“不是……今天我早起了點……對啦!早晨好,大個子!”
“對不起,我從來不在半夜里問別人早晨好!”
小豬還想再說點什么,可又聽見母雞在小聲埋怨:“別理他,我想這只豬一定是得了豬瘟!半夜吵得人家睡不好覺!”
小豬氣得從鼻子里哼了一聲,不再說話了。他心想,不管怎么說,反正我不是小懶豬了。
第二天早晨,當二胖開門的時候,貓呀、雞呀都一起擁進屋里向二胖要吃的。小豬也低著頭,跟著大家擠了進去。萬萬沒想到,二胖單單把他趕了出來。
小豬獨自一個站在門口,都快哭啦!
這時候,看門的大黑狗過來安慰他:“別難過,你看你身上這么臟,怎么能進屋啊?”
小豬抬起頭,看看狗,看看貓,再看看雞,大家的毛都是油亮油亮的,可是自己身上卻沾滿了泥巴,難怪主人不歡迎。小豬決定到河里去洗澡。一到河邊,就又轉(zhuǎn)回來了,因為他想起好像自己不會游泳。
小豬無精打采地站在那兒,跟誰也不說話。突然,他高興地在地上打了個滾,因為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走到院子中央的太陽底下,看看頭頂上既沒有房檐,也沒有樹,于是就叉開腳擺了一個好像要摔跤的架式。
“小豬,你干嗎?是想表演節(jié)目嗎?”大黑狗趴在樹蔭下問他,小豬不回答。
母雞說:“我說過,他一定是得了豬瘟,昨天夜里就不大正常。”
“我看他是想變成一只烤豬,好給二胖當午飯。”三花笑著說,“我早說過,他有點缺心眼兒。”
小豬仍不說話,還是站在那里。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天陰了。一只小燕子擦著地皮飛過來:“小豬,回去吧,快下雨啦!”
這下,小豬高興了。他快活地和燕子打招呼:“沒事,我心里有數(shù)……”
一陣涼風夾著雨點噼里啪啦地落到地上。大家都躲起來,只有小豬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任憑雨水從他頭上、身上澆下來。他只是偶爾晃一下腦袋,不讓雨水流到他的眼睛里去。
雨停了,小豬身上的污泥被沖得一干二凈。小豬連連打著噴嚏,可心里很高興。他興沖沖地走到二胖跟前,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后,還在二胖前邊跳起來,在空中打了個旋兒。他想,二胖一定會說:“喲!這是多么干凈的一只小白豬啊!”
可是,二胖居然連看都沒看他一眼,只是說:“哼!好個小傻豬!”說完,走進屋,“砰”的一聲把門關(guān)上了。
小豬傷心地哭起來,大家都來安慰他。
“這,這孩子是不是真有病啦!”母雞探過頭來。
“別哭,別哭,有話慢慢講。”大黑狗說。
“唔,唔……我也不睡懶覺了,我也愛干凈了,為什么還不理我?為什么還叫我小傻豬?”小豬委屈地說。
“據(jù)我所知,懶、臟和傻,這是三件事。二胖他們說誰傻,就說明誰缺個心眼兒,你的關(guān)鍵是缺少一個叫‘心眼兒’的東西。”三花很嚴肅地說。
“三花,你給他找一個怎么樣?”大黑狗說。
“可是……我也沒見過心眼兒是個什么樣子的呀!”三花說。
大家都不說話了。因為的確誰也沒有見過心眼兒到底長得什么樣,是紅色,還是白色的。
小豬也不哭了。他下決心要找到三花說的那個“心眼兒”。
大家都去午睡了,只有小豬在那里發(fā)愣。突然,他聽到了一個很小很尖的聲音:“小懶豬,怎么不睡覺呀?”
小豬順著聲音找去,看見一只老鼠。
“怎么樣!你替三花值班是不是?”老鼠故意用胡子蹭了蹭小豬的腳。
“滾!偷東西的壞蛋!”小豬踢了老鼠一腳。
可是,沒踢著。老鼠又嬉皮笑臉地湊上來:“心里有事,睡不著,是不是?”
小豬不理他。
“哼!豬鼻子里插蔥——裝象。小傻豬兒能有什么心事?”
這下,小豬火了:“當然有!我在找心眼兒……”
聽見這話,老鼠放聲大笑起來,笑聲就像是誰在吹哨。“找心眼兒!為什么不問問我?”
小豬奇怪地看著它。
“你想想,為什么三花總抓不住我,不就因為我有好多好多心眼兒嗎?”
小豬心中一動,剛想說“給我一個怎么樣”,可又一想,向小偷要東西是件不光彩的事,于是就說:“你知道什么地方還有心眼兒嗎?”
老鼠把頭一揚:“哎呀!遍地都是,就看你找不找!”
“真的?”小豬著急地問。
“當然,我這就帶你去找。”老鼠擠擠眼說。
小豬跟著老鼠來到了一塊花生地里。
“心眼兒就埋在土下邊!”老鼠說完就坐在一個土塊上。
小豬閉上嘴用鼻子使勁地拱土,沒幾下,一大串花生從土里露出來。
老鼠走過來,咬開幾個嘗了嘗:“不好!心眼兒又跑到前邊去啦!”
于是,小豬又拱出一串花生。
“好啦,吃吧!”老鼠說。
“不吃!”小豬知道地里的東西二胖不讓吃。它咽了咽口水:“你說的心眼兒呢?”
“嘻……”老鼠笑了起來,“小傻豬,你還不知道,這就是心眼兒。誰弄到好吃的,誰就算有心眼兒。”老鼠一邊吃花生一邊說。
“這不是撒謊嗎?”
“嘻嘻……撒謊也是一種心眼兒。我要不撒謊,怎么能吃到花生呢?”老鼠得意地說。
小豬想了好大一會兒才明白老鼠的意思。他以為心眼兒是什么好東西呢,噢!原來是這么個家伙!
“呸!我不要這個壞東西!”說完小豬把尾巴一撅,忿忿地走了!
從此以后,小豬再也不找心眼兒了。他寧肯不要!大家說它小傻豬,它也不生氣,照樣在泥里打滾,高興的時候還跳起來打個旋兒,無憂無慮地生活著……
俗話說: 心眼兒寬,想得開;心眼兒窄,沒氣量;心眼兒多,像老鼠;心眼兒小,看出天來如笠帽;心眼兒歪,黑白會相反。還有歇后語哩,說心眼兒像蜂窩——竅門多;心眼兒灌鉛——不開竅。心眼這玩意兒,真不好琢磨。
我們面前這頭活蹦亂跳的小豬因為“缺個心眼兒”,小主人二胖不喜歡它,先是生氣地叫他“滾”;第二天早晨,又“單單地把他趕了出來”。當它再次親近二胖時,“二胖居然連看都沒看他一眼”,還罵它是只“小傻豬”。
當小豬得知自己是蠢、傻、懶的代表時,并不文過飾非,而是聞過則改,立即付諸行動。他整夜“誠心誠意地站在小涼風經(jīng)過的門縫旁邊”等天亮,為的是克服“睡覺睡得太多”的毛病,堅決去掉“小懶豬”的壞名聲。又為了去掉自己的“臟”名聲,他甚至不惜在太陽底下暴曬等下雨,讓“雨水從他頭上、身上澆下來”,將身上的淤泥沖洗得一干二凈,連身子著涼感冒“連連打著噴嚏”也不在乎。
不懶了,也不臟了,可是“傻”的缺點卻改不了,其實他也不想改。因為要“不傻”,就得像老鼠那般時時耍心眼兒去騙別人——“撒謊也是一種心眼兒”。這樣的“壞東西”,小豬再也不找了,他寧愿讓人說傻,也不要“心眼兒”了。
小豬的傻,傻得可愛,傻中有原則!他會辨好歹,知曉正邪,這樣的小豬,能說缺心眼兒么?他缺的只是如老鼠那種刁鉆古怪、損人利己的歪心眼兒罷了!
小豬這種傻得可愛的形象,作者是通過刻畫個性來顯示的。其他出場的動物也個個性格鮮明: 那嬌生慣養(yǎng)的三花貓,善于洞察人情世故;大黑狗忠厚熱情、富有同情心,愿意幫助別人,是小豬的好朋友;老鼠鬼鬼祟祟,到處使小心眼、占小便宜,撒謊欺騙,屬于居心叵測者一流。這些性格描繪,著墨不多,有的是三兩句對話,有的是一個動作,有的只一個眼神,不同角色的特點就已躍然紙上!
天地萬物,各有特性,這才形成多彩世界。有的聰慧,有的遲鈍;有的“心眼兒”多,像老鼠,有的缺“心眼兒”,如小豬。老鼠是一種高智商動物,但把“心眼兒”用在歪門邪道上,再聰明也為人所不齒,而憨態(tài)可掬、“缺心眼兒”的小豬,卻令大家喜歡,因為他傻得有骨氣、有正氣。正如法國作家蒙田在《隨筆集》中所說的,“一個人有點傻氣還是必要的,這并不意味著這個人就是傻瓜”。
(賴云青)
上一篇:中國童話《葛 冰·舞蛇的淚》鑒賞
下一篇:中國童話《徐德霞·笑狼》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