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美國]曼羅·李夫·小公牛費迪南》鑒賞
[美國]曼羅·李夫
從前,在西班牙有一頭小公牛,名字叫費迪南。
他身邊的那些小公牛總是喜歡跑啊,跳啊,相互抵犄角玩,費迪南可不干那些事。他總愛靜靜地坐著,嗅著花香。
他最喜歡去牧場邊上的一棵栓皮櫟樹下,那是他最心愛的樹。他常常整天坐在樹陰下,嗅著野花發出的清香。
他的母親是一頭老奶牛,很為兒子憂慮。她感到兒子太孤單了,就勸他說:“你干嗎不去和伙伴們一道玩,跑跑跳跳,頂頂犄角呢?”費迪南搖搖頭說:“我更愿意靜靜地坐在這兒,聞聞花香。”
他的母親是很通情達理的,既然兒子并不感到孤單,就隨他去好了。
一年一年過去了,費迪南長啊長啊,長得又高又壯。
同他一起長大的公牛們整天廝打,用角又頂又戳。他們的最大愿望是能被挑選出來,參加馬德里的斗牛賽。
費迪南可不那么想——他仍然常常坐在栓皮櫟樹下,嗅著野花香。
有一天,五個戴著奇形怪狀帽子的人來到牧場。他們來挑選個頭最高、跑得最快、性情最暴烈的公牛去參加斗牛賽。
公牛們東奔西竄,噴響鼻,抵犄角,蹦啊跳啊,好讓那幾個人看看他們有多強壯,多暴烈,然后選中他們。
費迪南知道自己不會中選,而且也根本不在乎。他又獨自坐在心愛的栓皮櫟樹下。
誰知,他沒有仔細看清要坐的地方,竟坐在了一只馬蜂上。馬蜂被壓痛了,拼命螫了他一下。
“哎喲!好疼啊!”費迪南噴著響鼻,一躍而起,像發了瘋似的狂奔、噴鼻子、抵犄角、刨地皮……
那五個人一見,高興地喊起來:“這才是頭最高大、最暴烈的牛呢!帶他去參加馬德里的斗牛賽很合適。”
他們用車將費迪南運走了。
這一天真熱鬧,斗牛場上彩旗飄飄,樂曲悠揚,漂亮的女士們頭發上都插著鮮花。
斗牛士們列隊入場。
走在前頭的斗牛士,手持系著緞帶的小扎槍。他將用小扎槍刺中公牛,讓牛發狂。
第二個是騎馬斗牛士。他騎著瘦馬,手持長矛,他將用長矛戳中公牛,使公牛更狂,更暴烈。
后面一個是王牌斗牛士。他是最驕傲的一個——他將最終刺死公牛。他顯得很英俊,身披紅斗篷,手持長劍,頻頻向女士們揮手致意,臉上仿佛還帶著勝利者的微笑。
一頭公牛入場了,他就是費迪南。
大家都管他叫暴君費迪南,因為所有的扎槍斗牛士、騎馬斗牛士、王牌斗牛士都怕他。
費迪南站在場中央,觀眾又是歡呼又是鼓掌,大家都相信他會兇猛地大戰一場。
費迪南可不想大戰。他在場中央,一眼看到場邊漂亮的女士們頭發上插的鮮花,便立刻走過去,嗅起花香來。
不管斗牛士們想什么辦法,他都無動于衷,只坐在那兒嗅著,持小扎槍的斗牛士氣得發狂,騎馬斗牛士氣得發瘋,王牌斗牛士放聲哭了起來,因為他沒有機會炫耀自己的紅斗篷和長劍了。
最后,他們只好把費迪南送回了家。
就我所知,費迪南現在還坐在那兒——那棵他最喜愛的栓皮櫟樹下,靜靜地嗅著野花的清香。
(宋興蘊譯)
動物會說人話,這樣的想象在童話創作中司空見慣,因此,可以說《小公牛費迪南》在這一點上沒什么新意。可是,這篇童話卻以超凡脫俗的品位和高雅潔靜的氣質贏得了讀者的喜愛。
童話的主人公是一頭名叫費迪南的西班牙小公牛。這類形象帶給讀者的心理定勢應是粗獷、強壯和蠻野,審美視野里刮起的是力和雄性的風暴。而小公牛費迪南恰恰不是這樣一種威猛而又好斗的公牛!你可以說他是鶴立雞群,也可以說他是雞立鶴群,總之,他以他的遺世獨立拉開了和所有公牛心理和現實的距離——
當其他小公牛好動、好斗,“喜歡跑啊,跳啊,相互抵犄角玩”時,費迪南“總愛靜靜地坐著”。他最喜歡的是整天坐在一棵栓皮櫟樹的樹陰下,“嗅著野花發出的清香”!
作者對小公牛費迪南這一細節的刻畫和渲染是整篇童話最有意味的鋪排,這不僅是對公牛習性的逆向思維后的一種反常規的描摹,還表述了作者一種深刻的理性思考。古往今來,從大刀長矛到中子彈,人類殺戮的武器的革新進程從來就沒有中止過。人是什么?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好斗說到底仍是野獸的習性,好靜才是天使的品性。人類惟有好靜,才能追求和創造和諧安寧的環境,才能安居樂業。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公牛費迪南》的作者獨辟蹊徑,推出“好靜”的小公牛,正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安寧和諧的社會的呼吁與向往,也是對人性善的追求和倡導。為了表達和強化這一主旨,作者對小公牛費迪南“好靜”性格的塑造不遺余力。當人類到小公牛費迪南的家鄉挑選公牛去馬德里參加斗牛賽,其他公牛以好斗的姿態和行動試圖博取人類的青睞,好去馬德里斗牛場以斗為榮的時候,小公牛費迪南依舊靜靜地坐在那棵栓皮櫟樹下。只是由于一個偶然的原因(被馬蜂螫后費迪南發瘋似的奔跑、噴鼻、抵犄角、刨地皮),費迪南才被看中,來到了馬德里斗牛場。于是作品中精彩的一幕醒目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費迪南站在場中央,觀眾又是歡呼又是鼓掌,大家都相信他會兇猛地大戰一場。
費迪南可不想大戰。他在場中央,一眼看到場邊漂亮的女士們頭發上插的鮮花,便立刻走過去,嗅起花香來。
花香彌漫,消解了斗牛場蠻野的喧囂和好斗的濃濃火藥味……
作者以小公牛費迪南喜嗅花香這樣一個具有象征意味的嗜好,表達了對寧靜溫馨的生活的憧憬。這對人類,對我們個體的人的健全人性的培育不無啟迪意義。
(戴達)
上一篇:外國童話《[美國]詹姆斯·巴孔·伏瓦和他的鷹朋友》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瑞典]林格倫·湯姆頓》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