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齊”是象形字,甲骨文像禾麥吐穗整齊一致的樣子。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齊”。漢字簡化后寫作“齊”。
《說文·齊部》:“齊,禾麥所吐的穗上端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從齊。”(齊,禾麥吐穗,其上平整。象形。大凡齊的部屬都從齊。)
“齊”的本義是禾麥吐穗上端平整。泛指整齊。如《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又引申為一起、同時。如“百花齊放”、“并駕齊驅”。還引申指完備、全部。如“東西預備齊了”。
用作動詞,指同等、相當。如屈原《涉江》:“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齊光。”“齊”還可以表示整治。如《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上一篇:《黽》字義,《黽》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黽》
下一篇:《龍》字義,《龍》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