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
“靈”是形聲兼會意字。金文從示(祭臺),從霝(下雨),會祭神求雨之意,霝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分別寫作“”和“靈”。漢字簡化后寫作“靈”。
《說文·玉部》:“,巫也,以玉事神。從王,霝聲。靈,或,從巫”(
,巫,(他們的職責是)用玉事奉神明。從玉,霝聲。靈,的或體,從巫。)
“靈”的本義為奉玉舞蹈以降神。引申指跳舞降神的巫。如屈原《離騷》:“命靈氛為余占之。”巫師能降神,故引申為神靈。如屈原《九歌·湘夫人》:“靈之來兮如云。”
由神靈又引申為聰明、靈性。如“心靈手巧”、“機靈”。還引申為靈巧、靈活。如:“他身手奇快,如靈蛇出動。”還引申為靈魂。如諸葛亮《出師表》:“以告先帝之靈。”又引申為靈驗。如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一篇:《激》字義,《激》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激》
下一篇:《炒》字義,《炒》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