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溫”是會意字。甲骨文形體像人在容器中洗浴的樣子。小篆左邊是“水”,右邊的形狀仍與洗浴有關(guān)。隸變后楷書寫作“溫”。
《說文·水部》:“溫,水。出犍為涪,南入黔水。從水,聲。”(溫,水名。從犍為郡符縣流出,向南注入黔水。從水,聲。)
“溫”的本義為溫暖、暖和。如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引申表示性情柔和、溫和。如《論語·述而》:“子溫而厲。”意思是孔子溫和而嚴(yán)厲。用作動詞,指稍微加熱、使暖和。如《后漢書·宋弘傳》:“冬則以身溫被。”進而引申指復(fù)習(xí)、溫習(xí)。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上一篇:《漸》字義,《漸》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漸》
下一篇:《濕》字義,《濕》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濕》